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致氣候大會美國代表的一封信

時間:2009-12-18 20:16  來源:國際線上

  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的美國代表們:

  你們好。在氣候大會再過十幾個小時“終場哨聲”將要吹響的時刻,在各方(嚴格地説是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分歧依然嚴重,眼看著可能出現各國代表、100多個國家領導人空手而歸、會議無果而終的關鍵時刻,作為一個普通中國公民,我想,世界上所有的善良的人們都不希望看到這個結果。

  作為一個一直關注全球氣候變化和密切關注本次會議的中國公民,我認為,本次會議爭論這麼大、分歧這麼多、到最後關頭仍然危機重重、迷霧茫茫,責任完全在發達國家。發達國家利用其強勢地位,不但確定了令發展中國家十分不滿意的小減排目標,卻要求發展中國家履行更多義務,確立更大減排任務。同時,在根據國際協定發達國家出資援助發展中國家實施減排的問題上,發達國家卻百般刁難、推卸責任,不願履行自己的職責和義務。作為在全世界有舉足輕重地位的美國,你們做的確實不夠好,也確實不能令全球其他國家滿意。特別是在這次大會上,你們美國的表現令世界大失所望。

  長期以來,作為世界上每人平均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大的國家,美國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一直消極對待國際氣候變化談判、設法逃避自己的歷史責任。在上屆總統布希任內,美國退出了旨在控制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京都議定書》,雖然奧巴馬政府上臺後,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採取了一些措施,在國際氣候變化談判中,奧巴馬政府也比前任政府注重“磋商”和“接觸”,但與國際社會多年的期盼相比,這一轉向並未入正軌。美國提出的減排目標離國際社會的要求仍相距甚遠;美國迄今未給出明確的資金援助數額;在技術轉讓問題上也消極應對;同布希政府一樣,美國現政府仍堅持讓發展中國家承擔具有約束力的量化減排指標。這些都表明,你們美國目前的氣候政策仍缺乏足夠的誠意。

  特別是在這次氣候大會上,你們的做法和話語令人非常氣憤。你們的談判代表斯特恩聲稱,美國在溫室氣體排放方面沒有虧欠世界,也不會向中國提供減排援助。這完全是一種推卸責任、歪曲歷史、令世人髮指的行徑。美國真的沒有虧欠世界嗎?我從你們美國歷史學家的著作中讀到,美國早在19世紀七、八十年就開始從農業國向工業國轉變,工業化起步最早,長達一個世紀,早期鋼鐵業的大發展,石油能源的大開採,真正工廠的大發展,19世紀90年代火車的突飛猛進,20世紀初福特汽車公司在底特律成立後美國汽車業大發展,對地球造成的巨大污染、碳排放之大可想而知。有人説,你們美國是今天氣候變化的罪犯,應該徹底抱著贖罪的態度來不遺餘力地挽救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

  我希望你們美國不要把應對氣候變化的高科技和新能源技術僅作為你們美國的新經濟增長點和拉動就業的新支點,而應該拿出大國氣魄和風度,無償讓世界分享。我希望你們美國也不要提出什麼“中美共治”的歪點子,試圖綁架中國。中國在氣候變化問題上比你們做得好。美國的每人平均碳排放量是中國的4倍,而中國每人平均排放量卻只列在全球第96位。

  作為世界上一位普通公民,實在不願意看到本世紀挽救人類地球的最重要會議流産。在這個最後時刻,思前想後,不得不給你們寫這封信。希望你們美國抱著誠意,真正遵守“共同而有區別的責任”原則,遵守《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京都議定書》以及“巴厘路線圖”規定,不附加任何條件的給發展中國家以資金援助,協調發達國家加大中長期減排任務,同時,不要對發展中國家斤斤計較、小肚雞腸。我相信,你們美國只要帶頭那樣做,同時協調發達國家共同為之,這次會議在最後關頭達成各方滿意的協議還是有希望的。

  一個中國公民余豐慧

  12月18日于中國

分享到:
編輯:王賽賽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