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加強科技創新為我國應對金融危機提供強大支撐

時間:2009-05-28 10:28  來源:新華社

科技創新添動力——科技創新為我國應對金融危機提供強大支撐

  新華社北京5月28日電(新華社記者 齊中熙)記者從京滬高鐵股份有限公司獲悉,世界上線路最長、標準最高的高速鐵路——京滬高鐵開工一年多來,完成投資超過700億元。同時,這條高科技鐵路也以1:10的規模拉動著配套的機械、電子、通信、環保等多個行業的發展。

  鐵道部有關負責人強調,代表當前世界最高水準的京滬高速鐵路不僅可以早日實現中國鐵路現代化,而且對應對當前世界金融危機,拉動經濟增長,都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政策助力科技創新

  科技是克服金融危機的根本力量,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也為中國經濟在更高水準上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撐。正如科技部部長萬鋼所説:“歷史發展的經驗表明,每一次大的經濟危機常常伴隨著一場新的科技革命,而每一次的科技革命又會成為新一輪經濟增長和繁榮的重要引擎。”

  今年3月,國務院在《關於發揮科技支撐作用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意見》中指出,加強科技創新,充分發揮科學技術的支撐作用,是抵禦國際金融危機衝擊,解決經濟運作深層次矛盾的主要途徑。

  中國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制定了一系列發揮科技作用、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政策措施。

  一是為重點産業振興提供科技支撐,推動産業升級,促進發展方式由粗放型增長向注重品質效益和環保方向轉變。二是抓緊實施與擴內需、保增長、調結構、惠民生密切相關的重大科技專項,力爭形成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産品。三是大力支援企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發揮企業技術創新的主體作用。四是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産業集群,發揮國家高新區的集聚和帶動作用。五是加強科技人才的培養和引進,鼓勵更多優秀人才脫穎而出。

  國務院常務會議先後部署:今明兩年中央和地方財政集中投入1000億元,加快一批能夠支撐經濟增長的重大科技專項實施,支援企業科技創新,加快推廣應用先進技術,加強重點産業振興的科技支撐,強化科技人力資源建設;今年安排200億元財政貼息,帶動4000億元貸款,專項投入企業技術改造。

  科技創新助企業化“危”為“機”

  在金融危機這場寒冬裏,一些企業無法生存,一些企業選擇“冬眠”,而另一些企業,卻通過科技創新在這場寒冬裏找到了機遇,煥發了活力。

  今年3月,中國北車股份有限公司拿到了100列新一代高速動車組採購合同,總金額達392億元。這些新一代高速動車組將在2011年用於京滬高鐵,並將創造持續時速350公里的商業運營世界之最。

  “北車已經掌握了高速動車組的核心技術,新一代高速動車組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産權。因此才能拿到這樣一個大單。”北車旗下的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董曉峰説。

  據悉,新一代高速動車組零部件數量近10萬個,涉及機械、冶金、電力、電子、化工、材料、資訊等眾多行業領域,核心層企業近100家,緊密層企業達500余家,製造産業鏈較長,涉及行業廣。

  “新一代高速動車組的自主研發,將有利於培育中國國內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推動各行業技術進步,也是鐵道部應對當前金融危機,保持經濟平穩增長的具體舉措。鐵道部今年還將採購更大批量的國産動車組,進一步拉動內需。”鐵道部運輸局局長張曙光説。

  “金融危機是一場寒冬,但面對現狀選擇‘冬眠’,還是‘冬練’、‘冬獵’,將有不同結果。”中航工業貴州安大航空鍛造有限公司董事長郭虹説。

  安大公司是專為航空發動機、飛機配套的特種鍛造專業化企業,金融危機使這家旨在拓展外貿市場的軍工企業感受到了壓力。面對危機,公司向全體職工提出“快一步”戰略。郭虹説,必須提前分析、判斷市場,才能確保企業效益;更是市場競爭客觀要求所在,只有設法自主創新“快一步”,才能“一步快、步步快”。

  郭虹説,我國已啟動大飛機項目,一架大飛機有300萬到500萬個零件,既有超大型鑄鍛件,又有十分精細的小型軸承鑄鍛件,這對行業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是重大的戰略機遇。

  以科技創新促進經濟發展

  全球金融危機至今可説尚未見底,對實體經濟的影響還在加深,存在很大不確定性,也使我國的出口貿易受到嚴重衝擊,經濟面臨巨大的下行壓力。但是,應當看到,全球金融危機對於中國來説,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應對金融危機的重大戰略部署中就包括“調結構、上水準”。多年來,制約我國産業健康發展的一個瓶頸,就是我們的自主創新能力不強,企業技術水準較低。這次金融危機,正可以促使企業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提升産業水準。

  “如何應對金融危機的方式有很多,但是最根本的是抓科技創新,以科技創新促進經濟發展,為建立創新型國家貢獻力量。”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桑國衛強調。

  歷史經驗表明,每一次危機都孕育著新的技術突破,催生新的産業變革。據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介紹,作為應對金融危機措施的一部分,我國將加快推動重點産業調整振興。

  包括大力推動産業轉型、實現結構優化升級。抓緊出臺重點産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具體實施細則,出臺鼓勵兼併重組特別是跨地區兼併重組的政策措施。按照“有保有壓”的要求,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綜合運用金融、環保、土地等多種手段,促使落後産能儘快退出市場。積極培育新的産業增長點,支援發展新能源、節能環保、生物制藥、資訊通信等産業,大力發展現代物流、工業設計、工程諮詢、軟體服務外包等産業。

分享到:
編輯:吳俊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