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我國堅持和完善“根本政治制度”不搞“兩院制”

時間:2008-03-12 10:25  來源:新華網

  3月8日,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受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託,吳邦國委員長向大會作工作報告。 新華社記者高潔攝

   新華網北京3月12日電(記者劉暢 趙新兵 徐揚)一年一度的兩會是集中展示中國特色民主政治的窗口。中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發展變化引人關注。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作常委會工作報告時重申,要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的政體不是“三權鼎立”,也不是“兩院制”。

  建立於1953年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如今已經走過了55個年頭。中國的憲法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國家的最高權力機關。人大制度是中國從本國國情出發,建立的保障和實現人民的權力的政權制度。

  中國的各級行政區劃都有人民代表大會,各級人大代表共有280多萬人,他們來自方方面面,具有廣泛的代表性,代表人民決定國家和地方的重大事項。

  人大代表在人大各種會議上的發言,不受法律追究;他們的人身自由,受到法律的特別保護。各少數民族無論人數多少,都有自己的全國人大代表。

  珞巴族全國人大代表曉紅説,“我代表著全國人口最少的民族。儘管在56個民族中珞巴族人口只有2900多人,但行使當家作主權利,我們的意見和建議同樣受到重視。”

  人民代表大會統一行使國家權力,國家行政機關、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都由人大産生,對人大負責,受人大監督。

  在過去30年裏,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特別是奧運會申辦成功以及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中國加速融入經濟全球化,西方的各種社會觀念也不斷進入中國。關於什麼是未來的“中國民主模式”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和討論。

  十七大報告提出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這樣的一種安排,被認為“符合中國國情”。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也被認為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兩會的一場記者招待會上,農工民主黨中央主席桑國衛在回答外國記者提問時説,中國政治制度和政黨制度最適合中國實際。

  這位曾在英國康橋大學學習,在美國康奈爾大學當過客座教授的中國民主黨派負責人還表示,中國的政治制度和政黨制度保障人民有充分的信仰、言論、擇業、遷移、受教育等自由和權利。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正在不斷的完善中,比如逐步實行城鄉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人大代表;人民代表大會在閉會期間由人大常委會主持工作;優化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知識結構和年齡結構”等。

  事實上,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近年來的“微變”已經令代表們深有感觸。遼寧省興城市四家村黨總支書記張文成從1988年以來已連續擔任了5屆全國人大代表。這位61歲的農村老漢當年是以一名基層勞動模範的身份當選人大代表的。

  張文成對20年來人大的變化如數家珍:“剛開始時是舉手表決,後來人民大會堂裝了表決器,九屆時我參加了人大的培訓,十屆時監督法出臺……現在的代表越來越年輕、越來越現代化,老百姓對代表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具有民主黨派身份的人大代表、浙江省臺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海嘯説,他所在的城市,政府工作越來越多地得到了人大的有效監督。“去年臺州市人大在執法檢查中曾經駁回了兩份當地政府提交的報告。一份是關於環境的,一份是關於治安的。”他本人在2004年全國兩會上提出的,關於對“人體器官移植”進行立法的建議如今已經實現。

  全國人大代表張錫林表示,如何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對中國政治文明建設提出的考驗,也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一個新課題。

分享到:
編輯:楊雲濤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