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朝鮮日報:“中國時代”比預想來得更快

時間:2009-08-27 16:10   來源:環球時報

  韓國《朝鮮日報》8月26日文章,原題:“中國時代”比預想來得更快

  據分析認為,中國經濟憑藉其高速增長的勢頭帶領世界經濟擺脫經濟危機,因此,中國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大國的日子將很快到來。這種主張現在已經越來越有力。就在2、3年前還有很多人預測説,以名義國內生産總值(GDP)為準,中國經濟規模超越美國的時間是2050年前後。但是此次發生經濟危機後,眾多專家將這個時間提前。

  位於紐約的瑞士信貸集團首席研究員尼爾-索斯接受《紐約時報》(NYT)採訪時表示:“此前向著中國等亞洲地區慢慢東進的世界經濟重心通過此次經濟危機經過了一大轉捩點。”

  《金融時報》(FT)8月25日報道説,中國今年上半年的出口額達5217億美元,超越出口額為5216億美元的德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口國。中國今年上半年的房地産交易額達312億美元,比美國(162億美元)和英國(137億美元)之和還多。國際經濟調查機構“HIS環球透視”本月初預測説,中國到 2015年將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製造業國家。從目前的情況看,幾乎所有領域的經濟指標都在飛速前進的中國將超越原地踏步的美國。

  世界經濟擺脫危機的形勢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花旗集團研究員邁克爾-桑德斯表示:“二戰以後,每逢世界經濟擺脫低迷局面的時候,都是‘火車頭’美國領路,歐洲和其他國家跟隨在後,但是現在,通過對西方貿易順差積累鉅額資金的中國和亞洲則發揮著擺脫危機的中軸作用。”中國政府今年上半年釋放了7.37萬億元人民幣的新增貸款,同時開始執行規模達4萬億元人民幣的經濟扶持方案。一度跌至每桶50美元以下的國際油價漲至70美元以上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中國企業和民間需求增加。

  歐洲和日本企業也開始將目光從美國內需轉移到中國內需上。日本今年上半年的對華出口額達465億美元,首次超過對美出口額(405億美元)。

  德國出口協會國際部主任納格爾表示:“目前正通過同中國之間的交易填補在同美國之間的交易中失去的東西。”美國的對華出口也從今年1月的41億美元增加到6月的55億美元。暫時可以説是沾了中國的光。

  但也有人認為,政府主導的中國經濟復蘇勢頭是隨時可能崩潰的“泡沫”。《金融時報》8月25日分析説,釋放到中國市場上的大規模資金偏重於鐵路、公路、機場等基礎設施建設事業,從而使同民間領域之間的不均衡狀態不斷深化,而且,其中20%涌向股市,30%涌向房地産,形成資産泡沫。

  中國鐵道部計劃投入2萬億元人民幣將目前為8萬公里的鐵路進一步擴建2萬公里;交通部已著手修建規模達7000億元人民幣的111條高速公路。但是,國有企業主導的建設事業創造工作崗位的效果並不明顯,而且很難收回投資成本。中國投資銀行一位有關負責人接受《金融時報》採訪時指出:“通過新增貸款釋放的資金幾乎沒有流向實體經濟。”相反,經濟雙週刊《財富》在將於31日出版的最新一期中指出:“到2020年,中國將具備四通八達的世界上最快、最龐大的高速鐵路網。這將超越趕超發達國家的意義,具有真正飛躍的歷史意義。”據分析,構建基礎設施本身是中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要因素。

  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肯尼思-羅格夫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表示:“中國的真正挑戰是(當前這種增長)以後的階段。如果美國和歐洲的消費得不到恢復,中國和亞洲是否擁有代替方案,令人懷疑。”

編輯:王曉燕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