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國際

默克爾接下來的路挺難 對華關係大局不會大變

2017年09月26日 09:28:54  來源:新華社
字號:    

  德國聯邦議會選舉塵埃初定,安格拉?默克爾領導的聯盟黨不出意料地成為第一大黨,卻非完全意義上的勝者,組閣道路困難重重。德國問題專家指出,從選舉結果看,德國政府今後處理對外關係也許會更加猶豫不決,但外交大局不太可能大變。

  【德國“共識社會”進入危機】

  初步計票結果顯示,聯盟黨雖然獲得33.0%的選票,保持聯邦議院、即議會下院第一大黨地位,但得票率比上屆大選減少8.5個百分點,為歷史第二差戰績。上海外國語大學黨委書記、前駐德大使館教育處公使銜參贊姜鋒接受新華社專訪時認為,可以説聯盟黨受到了“懲罰”,而作為黨派掌舵者,默克爾本人的威望也受到了損傷。

  社會民主黨雖然保住議會第二大黨地位,但得票率比上次減少5.2個百分點,創歷史新低。與此同時,德國選擇黨異軍突起,首次進入聯邦議院;上屆失利的自由民主黨捲土重來;左翼黨和德國綠黨得票率都有所增加。

  姜鋒認為,從這種大黨失色、小黨“集體崛起”的現象看,德國人一貫強調的“共識社會”(Konsensgesellschaft)正步入危機階段,且這種危機今後會進一步加深,給默克爾組閣帶來不小的困難。

  姜鋒預計,“亂局”會持續一段時間。“亂”多久,德國選擇黨為代表的右翼力量就會維持多久,後者實際上是“問題黨”、“危機黨”,越“亂”越受益。

  與美國不同,德國左右翼力量共存于議會,這意味著德國“左”“右”之爭更為突出。不過,姜鋒認為,“左”“右”色譜是否還能描述當今的德國政治生態,是個問題。德國選擇黨不是簡單的“極右翼”。很多投票給選擇黨的選民並非右翼極端分子,只是一些反對默克爾難民政策的普通人。

  【對華關係或有震蕩期】

  進入議會的六大政黨中,立場偏“左”的社民黨已排除加入執政聯盟的可能,要專心做反對黨。這避免了德國選擇黨成為享有一定特權的議會第一大反對黨。聯盟黨最終與自民黨、綠黨聯合組閣。

  姜鋒説,從組閣選擇來看,德國政府今後處理對外關係可能會更加“敏感”和猶豫不決,更加趨向政治功利。這會給中德關係帶來一些麻煩,尤其在意識形態和經濟議題上,但大局不太會有大變。

  姜鋒分析,社民黨人、現外交部長西格馬?加布裏爾可能成為議會反對黨“領袖”,並成為對華負面聲音的政治代表,影響力不可低估,“把自身問題轉嫁到中國身上的衝動,甚至蠱惑,會時常涌現,需要中國沉著應對,更需加強溝通。”

  “德國政局如果相對不穩,在歐洲的穩定劑作用就會降低,意味著歐洲局勢在一定時間內不樂觀,歐盟對華關係也可能面對一段震蕩期,”他説。

  “默克爾不穩,則德國不穩。”姜鋒説,默克爾接下來面臨不少困難:黨內,她要平息對糟糕戰績的憤怒;黨外,自民黨、綠黨氣勢洶洶,會逼迫她在一些政策立場分歧的重大議題上做出讓步。如何渡過組閣難關將充分考驗默克爾的政治覺悟和政治智慧。(沈敏)(新華社專特稿)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