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國際

安格拉默克爾:四度問鼎總理的德國“鐵娘子”

2017年09月26日 09:34:25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當地時間25日公佈的德國大選初步計票結果顯示,安格拉默克爾帶領的聯盟黨(基民盟/基社盟)獲得33%的選票。這意味著,已幹滿三屆德國總理的“鐵娘子”再度連任已成定局。

  本屆大選最後階段,基民盟發佈了一幅競選海報:黑白照片中微笑的小女孩,正是1957年時的默克爾本人。

  “為了這樣一個德國,在那裏,每個人都能擁有成為任何人的可能性。”海報中這句口號,恰似這名聯邦德國首位女總理和首位出身東德的總理的人生寫照。

  默克爾1954年出生在西德漢堡一個姓卡斯納的牧師家庭。在她出生後不久,全家搬到了東德。默克爾在東德接受教育,成為了一名物理學家。

  默克爾命運的轉折發生在1989年。斯蒂凡科內琉斯所著的《默克爾傳》中寫道,那年11月9日,默克爾和一位女性朋友“在蒸汽浴中經歷了柏林墻的倒塌”。從此,她的政治生涯也拉開了帷幕。

  1989年,默克爾加入“民主覺醒黨”。次年,她加入基督教民主聯盟(基民盟),並從當年起一直保持直選聯邦議院議員的地位。

  對於默克爾初涉政壇頭十年的平步青雲起到關鍵作用的人物是德國“統一總理”科爾。默克爾傳記中記載道,1990年,科爾在僅僅與默克爾會面兩次後,即已將其確定為統一後首屆內閣的部長人選,幫助默克爾一舉“躍升至德國政壇的領導階層”。

  1991年,默克爾出任統一後的聯邦德國政府婦女和青少年部長,1994年轉任環境部長,1998年起擔任基民盟秘書長。

  然而,2000年,當科爾被爆出政治獻金醜聞時,曾被科爾稱作“我的女孩”的默克爾卻選擇在報紙上公開撰文,呼籲基民盟與其政治導師劃清界限。此後,默克爾先成為基民盟主席,其後出任基民盟/基社盟在聯邦議院的黨團主席。

  2005年,默克爾在大選中擊敗社民黨的施羅德,成為德國首位女性總理。2009年和2013年兩次聯邦大選,默克爾均順利連任。而此番第三次連任,更使其任期總長度可達到16年,已追平科爾創下的紀錄。

  執掌歐盟頭號經濟體12年之久,默克爾在關鍵時刻展現了令人信服的領導力。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及之後的歐債危機期間,默克爾支援財政部長朔伊布勒推行財政緊縮為主要特徵的經濟政策,使德國成為歐元區從危機中復原最迅速也最徹底的國家。

  在歐洲和西方風雨飄搖時展現的原則和韌性,使默克爾在其第三個任期的2015年贏得了國際讚譽:美國《時代》週刊和英國《金融時報》雙雙將當年的年度人物授予默克爾。

  然而,由於在2015年夏天難民潮中所作出的“門戶開放”決定,一年間涌入的上百萬新難民,以及2016年耶誕節前夕在柏林心臟地帶爆發的恐襲,都令默克爾的政治生涯被重新置於審視的眼光之下。

  不過,在一些關鍵時點上,領導中間偏右的基民盟的默克爾能夠展現出令人訝異的靈活性。最經常被人舉出的一個例子是在日本福島核事故後,默克爾在短短三個月時間內便從核電的長期擁護者轉為推動德國全面放棄核能。

  或許正如英國《金融時報》日前在一篇評論中所描述的:“默克爾是一個機會主義者,態度經常出現180度的大轉彎,但她似乎很適合領導西方”。

  倘若能夠搞定棘手的組閣談判,默克爾將開啟其第四個任期。但這絕不輕鬆,因為等待她的不僅僅是處理好難民融入、國內安全、社會公平、歐洲一體化、與土耳其和俄羅斯關係、跨大西洋關係等一系列問題,更需要面對右翼民粹政黨闖入國會後艱難程度前所未有的施政環境。

  不論怎樣,默克爾已經改寫了當代德國政治的歷史。她個人和基民盟未來的命運,與德國的前途一樣將繼續牽動世人的目光。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