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國際

挑戰默克爾!他會成為德國大選的“黑天鵝”嗎?

2017年08月17日 08:53:11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距離9月24日德國大選僅剩六周。儘管多數德國媒體認為,現任總理默克爾的優勢很難動搖,但默克爾的最大競爭對手——社民黨總理候選人馬丁 舒爾茨依然信心滿滿,對總理寶座志在必得。

  幾個月前,“舒爾茨效應”轟動一時,成為德國大選的一道風景,他也被法新社稱為“唯一足以挑戰默克爾的人”。如今,雖然支援率不盡如人意,但是不到最後一刻,誰也不能肯定,他會不會成為2017年德國大選中飛出的“黑天鵝”。

  他是堅定的歐洲一體化支援者 

  61歲的舒爾茨出生於德國與比利時、荷蘭交界處的一個小鎮。他的父親是一名警察,支援社會民主黨,母親則是堅定的天主教徒和基民盟的支援者。

  從小的生長環境使得舒爾茨除了母語德語之外,還能説一口流利的法語、荷蘭語、英語、義大利語和西班牙語,這為其今後的政治生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舒爾茨兒時的夢想是做一名足球運動員。高中畢業後,他沒有進入大學,開始從事圖書經營工作。1984年,舒爾茨進入當地議會,正式開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3年後,他以穩健的作風、親民的形象當選為維爾瑟倫市市長,並由此成為德國歷史上最年輕的市長。1994年,舒爾茨被選為歐洲議會議員,2009年又成為歐洲議會社會民主黨黨團主席。

  2012年1月,舒爾茨當選歐洲議會議長,2014年7月獲得連任,是歐洲議會歷史上首位兩次當選的議長。期間,他致力於消除歐盟內部的貧富差異,嚴懲偷稅漏稅,並提出了銀行系統“再次安全”的概念。二十多年的歐洲議會生涯讓舒爾茨成為了歐盟堅定的支援者。

  橫空出世 他創造“舒爾茨效應” 

  舒爾茨多年身在比利時的歐盟總部,可他在德國國內的聲望很高,是社民黨的“明星政治家”、被法新社稱為“唯一足以挑戰默克爾的人”。

  在2017年1月29日召開的一次內部會議上,社民黨領導人決定提名舒爾茨作為該黨總理候選人。據德媒報道,該黨的支援率在之後的4個星期內上升了12個百分點,並迎來了一股“入黨潮”。

  進入3月後,舒爾茨人氣繼續飆升。有報道稱,在3月1日舉行的德國政壇傳統的“聖灰星期三”演講中,前來社民黨帳篷聆聽舒爾茨演講的多達5000人,超過了在帕紹參加基社盟活動的4000人。在德國電視二台的時政節目“政治氣壓計”3月10日公佈的民調中,舒爾茨也與默克爾平分秋色,均獲得44%的支援率。

  另外,在3月19日的社民黨特別黨代會上,舒爾茨以百分之百的得票率當選黨主席,也創造了該黨歷史新紀錄。

  據《南德意志報》報道,在聯邦德國的歷史上從未出現過因為提名一個候選人,而引起如此之大的民調變化。舒爾茨的橫空出世所帶來的這一系列現象,被德國多家媒體稱為“舒爾茨效應”。

  專家認為,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首先是因為舒爾茨從未就職于默克爾領導下的“聯合政府”,從競選之初,他就是以德國政壇“新人”的形象出現的,再加上不少德國民眾對已經執政12年的基民盟和擔任了12年總理的默克爾産生了“審美疲勞”,因此民眾對他能否給德國政壇帶來改變抱有很大期待。

  一步之遙 他能否問鼎總理寶座? 

  德國輿論認為,舒爾茨參加競選為聯邦議院選舉注入了一股新動力,為選民提供了除默克爾之外的另一個主流選項,並從右翼民粹主義的德國選項黨那裏重新贏回了部分選民。

  然而,好景不長,年初的“舒爾茨效應”並未持續發揮能量,社民黨沒能保持住上升的勢頭。在連續輸掉了薩爾州、石荷州和北威州等三個州的議會選舉後,舒爾茨的支援率也大打折扣。

  民調機構Infratest Dimap在8月10日公佈的民調顯示,59%的德國選民滿意默克爾的表現,較上個月下滑10個百分點。而舒爾茨的支援率則滑落4個百分點至33%,創下新低。

  一位德國專家表示,這是由於舒爾茨及其競選班底缺乏豐富的國內執政經驗,導致社民黨在很多重要環節中應對不力。此外,社民黨的主打牌“社會公正”並非德國亟待解決的問題,如今動蕩的國際局勢使德國選民更加關注安全形勢,期待政局穩定。而在安全領域,現任總理默克爾也明顯更容易有所作為。

  不過,舒爾茨本人倒是信心滿滿。當被問及日後是否願意加入默克爾的聯合政府時,舒爾茨指出,現在還不應排除他獲勝的可能性。“我仍然有希望領導下屆政府,我們還有六周呢。”舒爾茨説。

  是的,在這個“黑天鵝”頻出的年代,不到最後一刻,任何結果都有可能出現。舒爾茨能否堅持到底、贏得勝利,全德國、乃至全歐盟的人都在拭目以待。

  (創意産品工作室 編輯:沈冰潔 資料來源:新華網、中新網、人民日報海外版等)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