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國際

支援率大跌 執政百日“小馬哥”咋的了?

2017年08月18日 13:54:35  來源:新華網
字號:    

  100天前,39歲的馬克龍就任法蘭西第五共和國近60年曆史上最年輕的總統,一時風光無限。100天后,伴隨多項改革遇阻,馬克龍民意支援率大幅下滑,在政治“蜜月期”結束後開始初嘗“苦澀”。

  分析人士解讀,馬克龍上任後雖在外交上得分,但在國內的系列動作觸動了太多既得利益者的奶酪,遭遇廣泛阻力,成為他民意支援率大幅下跌的主因。

  【新聞事實】 

  法國Ifop民意調查公司12日發佈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只有36%的法國人滿意馬克龍的政績,與他當選之初高達62%的民眾滿意度不可同日而語,甚至低於前任奧朗德和薩科齊上臺之初同期的支援率。此外,多達64%的受訪者對其表現不滿意,其中19%的受訪者表示“很不滿意”。

  針對馬克龍是否兌現了競選承諾,法國民眾意見不一,45%的受訪者給出肯定答案,55%的受訪者持否定態度。

  Ifop民意調查公司負責人熱羅姆福蓋説,馬克龍已經走過“民眾寬容、喜歡他”的初期階段,邁入為自己的政治選擇承擔後果的時期。

  【深度分析】 

  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問題專家趙晨認為,執政百日,馬克龍顯示出改良型自由主義者的本質,既希望通過新自由主義式改革改變法國福利社會過於僵硬的勞動法及舊有體制,也加入了自己注重社會福利的政策考量。遺憾的是,雖然他的施政效率高於前任奧朗德,但仍不足以撼動龐大的法國政治和經濟體系的惰性。

  “馬克龍行事和作風高調,導致他與媒體關係緊張,”趙晨説,“加上裁減國防預算、在國會通過允許改革勞動法法案並凍結公務員工資上漲指數,導致軍方、已有工作的勞動者和公務員三大群體在改革中利益受損,成為他民意支援率大幅下跌的最主要原因。”

  清華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教授史志欽説,馬克龍的一系列改革措施無疑有助於恢復和振興法國經濟,但一旦觸動任何群體的利益必會引起反彈,“和前任一樣,馬克龍在度過短暫的‘蜜月期’後,即將迎來一系列複雜的挑戰”。

  【第一評論】 

  馬克龍“百日新政”吹響改革號角,但在多個方面並未取得實質性勝利,凸顯出沒有政治根基的新型政黨在執政初期面臨的巨大阻力。

  中國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儲殷認為,馬克龍執政百日有一些新氣象。他在打擊裙帶、反腐敗問題上非常堅定,表現出政治新人難得的激情和使命感,但同時也暴露了缺乏政治經驗的短板。

  法國經濟和政治問題積重難返,需要極大魄力、時間和耐心去解決。馬克龍在執政百日中展現出青年政治家的朝氣,但手法不夠老道,缺乏成熟的政治手腕。

  對於執政百日的表現,馬克龍自己認為,相比短期目標,具備長遠眼光的施政計劃更為重要。目前媒體普遍認為,作為法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統,馬克龍以其國際視野和開放精神贏得了選民,在英國“脫歐”和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背景下,給歐洲乃至全世界擔憂民粹主義的人們吃了一顆定心丸,也因此在國際舞臺贏得了聲望。但在國內施政上,馬克龍仍需“修煉”。

  【相關連結】 

  在今年4月23日舉行的總統選舉首輪投票中,馬克龍和極右翼政黨“國民陣線”候選人瑪麗娜勒龐得票分居前兩位,從而進入5月7日的決勝輪對決。第二輪投票前,馬克龍的民意支援率一度高達59%,優勢明顯。

  最終,在第二輪投票中,他獲得約2074.31萬張有效選票,以66.10%的得票率戰勝勒龐,當選新一任法國總統。(記者尚栩、海洋、胡若愚、閆潔,編輯魏建華、金悅磊、周喆)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