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國際

美韓對朝作戰計劃曝光 這一天終將來臨?

2017年03月23日 09:39:58  來源:參考消息網
字號:    

  參考消息網3月22日報道(時事評論員/劉華、姜濤 近日,美國《國家利益》雜誌文章曝光稱,美國正在更新其對朝鮮作戰的《5015計劃》,這項計劃以“先發制人”為特點,其中包括使用特種部隊暗殺朝方關鍵人員、以空襲打擊核設施等關鍵目標的內容。

  實際上,美韓對朝鮮半島的戰爭設想已經準備多年,並有多套方案。而且,這些方案並不僅限于對朝作戰,還大多考慮到了“中國”因素,甚至為此要引入日本及更多國家參戰。

  美韓準備多個作戰計劃

  此次曝光的《5015計劃》,只是冷戰後美韓為軍事解決朝鮮半島問題而準備的作戰方案中之一。根據已知資訊,針對假想中的半島戰事,美韓至少準備了5015、5027和5030等多個計劃,並根據最新的軍事形勢和技術發展更新計劃細節。

  其中,《5015計劃》以先發制人打擊為主,強調大量使用隱形飛機、巡航導彈、電子戰等手段,在第一波打擊中就摧毀朝方指揮中樞、核設施和反擊能力,力圖將戰爭控制在較小規模。


韓方設想的《5015計劃》假想圖

  《5027計劃》的設想則是大規模全面戰爭,其設想在朝韓爆發衝突後,以五個階段的作戰實現目標:

  第一階段,韓軍及西太平洋美軍全面動員及出動;

  第二階段,利用關島、沖繩等基地的轟炸機,以及航母編隊艦艇及核潛艇上的巡航導彈,對南北分界線附近的朝鮮部隊——特別是其炮兵部隊——進行攻擊,削弱朝軍沿“三八線”防禦;

  第三階段,美韓地面部隊發起進攻,打開朝軍防線缺口,向北越過三八線;

  第四階段,美韓兩棲作戰部隊在朝鮮東西海岸登陸,並與地面部隊配合,對平壤展開向心突擊;

  第五階段:圍困並佔領平壤,完成整個作戰。

  可以説,《5027計劃》是一場類似于朝鮮戰爭式的大規模戰事。雖然美軍也許很滿足於這一計劃在軍事上的完整性,但韓國方面卻十分擔心該計劃造成朝鮮半島的毀滅,因此一直對此計劃有所抵觸。

圖注:韓方設想的《5027計劃》形勢圖,其中可見其對朝鮮核心地區的地面進攻方案

  大概是為了回應韓方的擔憂,在2003年前後,美方又制定了一份新的作戰方案——《5030計劃》。這份計劃加入了很多“策略性”的要素:例如,設想由美韓以臨戰態勢,進行一次持續數周的大規模演習(是不是看起來很眼熟?),迫使朝鮮轉入戰時狀態,民眾躲入掩蔽部,軍機反覆起飛等,以消耗朝鮮的生活物資和軍用燃料,待時機成熟後再發起攻擊。

  值得注意的是,在美韓的這些軍事計劃中,大多都涉及到了“中國”。畢竟,在朝鮮半島曾經發生的那次戰爭中,“中國”成為決定戰爭結果的關鍵因素。由於這些計劃高度保密(即使是韓國國會議員也不得閱讀),且計劃每隔一定時間就加以更新,我們只能從個別媒體報道的只言片語中了解其曾經的涉華細節。以《5027計劃》為例,由於其設想的是全面戰爭,因此其在計算投入兵力規模時,也不得不考慮到中國介入時的情況。

  日本也要插一腳

  美韓上述作戰計劃並非美國作戰方案的全部——自冷戰時期開始,美國在策劃對朝作戰時,還往往計劃將日本甚至更多國家拖入戰爭。

  早在1965年,日本媒體就曾曝出防衛廳的秘密作戰方案“三矢計劃”。這個計劃以中國、朝鮮和蘇聯為假想敵,設想在朝鮮半島發生戰爭時,美日韓三國軍隊在半島方向聯合作戰,日本和韓國還將配合美國海軍在東亞地區實施海上封鎖。

  值得注意的是:此時,日本對朝鮮半島的殖民統治剛剛結束二十年,當時也並無2015年才通過的、允許海外用兵的“新安保法”,但日本軍方已經在認真研究如何再次登陸亞洲大陸,如何再次與中、蘇等國軍隊作戰的問題。

  正因為如此,“三矢計劃”曝光後,在當時的日本引發了軒然大波。自此之後,日本軍方十分小心,再未讓外界獲知其此類作戰計劃。順帶一提的是,制訂“三矢計劃”時的防衛廳長官也因此辭職,未過幾年即鬱鬱而終,他就是後來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的父親——小泉純也。


小泉純也與幼年時的小泉純一郎,後來的小泉確實頗似其父

  更重要的是,在美軍的計劃中,參戰盟國可能並不僅是日韓兩家。

  眾所週知,在朝鮮戰爭中,美國及其盟國是打著所謂“聯合國軍”旗號參戰的。鮮為人知的是,“聯合國軍”這一機制在戰後並未消亡。1954年,就在朝鮮戰爭停戰協定簽署之後不久,美、英、澳等8個國家就與日本簽署了《在日聯合國軍地位協定》。根據這一協定,美國等國以“聯合國軍”名義在日本設立了“後方司令部”。這一低調的司令部一直存續至今,其地點就位於東京附近的駐日美軍橫田基地。時至今日,這一司令部仍有數名常設人員,各相關國家 軍隊還在這裡派駐了聯絡官,每季度都會進行情報交換等活動。

  同樣是根據這一協定,駐日美軍基地中的座間、橫須賀、佐世保等7處設施不僅是由美軍使用,也可由“聯合國軍”使用。根據公開資訊,最晚至2009年,英軍還曾根據這一協定派遣偵察機前往沖繩活動,並使用嘉手納基地維護補給。

  綜上可知,在美國的東亞大棋局中,對於可能爆發的朝鮮半島衝突,並非只是做了先發制人、小規模戰爭的打算,還在規劃和準備大規模戰爭,甚至是大批盟國聯合參戰的可能性。這種戰爭一旦爆發,其不僅會對朝鮮半島造成毀滅性影響,也會嚴重危害地區安全甚至是世界和平。

  相互刺激誰得利?

  在美韓同盟中,美國無疑是主導者,韓國只有跟從的份兒,甚至連自己軍隊的戰時指揮權也在美國人手中。然而,美國在制定作戰計劃時,只會考慮自己作戰的“勝負”,而不會考慮韓國承受的代價。在這些年美國“東伐西討”的歷史上,推翻一個政府、“打贏”一場戰爭、毀滅一個國家,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韓國國內也頗有理性之士指出,如果跟著美國的戰爭計劃走,即使在名義上獲得了戰爭的勝利,韓國的經濟社會發展也會倒退數十年,韓國積數代人之功積累的現代化成果亦可能毀於一旦。當然,這就不是美國顧得上的了。

  美軍對朝鮮的作戰計劃和戰備動作,唯一後果就是不斷刺激朝鮮半島局勢的升級。為了防止美國的先發制人和大規模戰爭,朝鮮在軍事上選擇了“毒蝎”政策,不斷發展遠端火炮、遠端火箭炮等各類反制武器,甚至鋌而走險發展彈道導彈及核武器。而朝鮮的各類動作,反過來又讓美軍、韓軍甚至日本自衛隊有了進一步加強戰備的藉口。

  在這種“水多加面,面多加水”的競賽中,真正的獲益者是誰?是經費不斷增長的美軍各軍種,是掙得盆滿缽圓的美國軍火商,是一批吃“對抗飯”、“危機飯”的美韓政界人物。而原本根出同源的朝韓兩國,卻在這期間走向“兄弟鬩墻”,雙雙成為危機與對抗的最大輸家。與朝鮮半島“唇亡齒寒”的中國,則面臨著家門口生變、生亂、生戰的風險。

  這就是今天朝鮮半島的現實。每一個以冷冰冰的數字為代號的戰爭計劃,都意味著成千上萬人失去生命,意味著地區的長期動蕩與混亂。為了避免這一天的出現,愛好和平的人們,必須有所作為。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