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國際

“美韓同心與中國決一死戰”真相:等待美拯救的Wuli韓國

2017年03月10日 09:17:28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近日網路上流傳的一段視頻裏,大批韓國人舉著巨幅韓國與美國的國旗,高喊口號遊行。視頻一度被謠傳為是關於“美韓共抗中國”的反華示威,其實這是韓國保守派民眾在反對彈劾總統樸槿惠。一個韓國純內政話題的遊行為什麼會出現美國國旗?很多人有這樣的疑問,而該現象也在韓國引發爭議。“這樣的情況比較少”,一名韓國學者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説,那些人舉美國國旗是希望美國捲入,支援樸槿惠。記者了解到,儘管不少普通韓國民眾認為這一做法“荒唐可笑”“不倫不類”,但它的確也是韓國人美國情結的一種體現,特別是對於一些保守人士來説,當年美國出兵半島“拯救”韓國的故事甚至是一個神話。

  哪些韓國人在高舉星條旗

  3月初的首爾仍然春寒料峭,但市中心的街頭卻成了韓國左右翼勢力角逐的“戰場”。3月的第一個週末,支援和反對彈劾總統樸槿惠的集會在各處舉行。支援彈劾、要求樸槿惠下臺的集會被稱為“燭光集會”,標誌是人手一支蠟燭。與之針鋒相對,反對彈劾樸槿惠的集會被稱作“太極旗集會”,參加者人手一面韓國國旗。但特別的是,除了韓國國旗,不少人同時還舉著美國的星條旗。

  不只美國國旗,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頭像也出現在集會中。早在1月21日,樸槿惠支援者首次高擎巨幅美國國旗及印有特朗普頭像的橫幅參加集會,而且美國國旗的寬度佔據將近3個車道,甚至比韓國國旗大出約一倍。此景象在之後的“挺樸”集會中頻繁出現。

  “為什麼在有關韓國被彈劾總統的集會上會出現美國國旗?”美國“每日來電”網站發出這一疑問。文章隨即解釋稱,很多觀察家可能會對這一現象感到困惑,但在很多韓國人眼中,美國不僅代表著來之不易的自由和民主,也被視作韓國的拯救者。

  這一説法並不新鮮。在韓國,每逢“三一節”和光復節,大部分保守民眾同時揮舞太極旗和星條旗已成為慣例,只是,針對總統彈劾案這樣的純內政事務打出巨幅外國國旗,卻是頭一遭。

  “他們舉著美國國旗當然是希望美國捲入,因為現在支援樸槿惠的人很少,他們希望能起到呼籲的作用。”韓國外國語大學全球安保合作中心主任黃載皓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説,這也是一種暗示,因為美國的影響很大,有部分韓國人希望得到美國支援,來確保樸槿惠總統職位的正統和合法性。但他補充説,在韓國集會示威活動上高舉美國國旗的情況比較少,不需要過分關注。

  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手拿美國國旗的集會者大部分是忠誠擁護樸槿惠之父、韓國前總統樸正熙,年齡普遍在60歲以上的“愛國保守”選民,在樸槿惠深陷“閨蜜干政”醜聞後,他們組成“愛慕樸槿惠團體”等50多個團體。

  “對參與集會的保守民眾來説,手持太極旗和星條旗沒有太大區別,都是守護國家的象徵,因為在朝鮮戰爭中是美國拯救了韓國”,韓國紐西斯通訊社援引韓國慶熙大學教授李澤光(音)的話稱,“美國類似于韓國的救世主,這種冷戰思維已銘刻在保守民眾心中”。

  年長的保守者如此迷信美國,普通民眾則對“挺樸”集會變成“星條旗”的海洋感到不滿。記者在網路上看到,不少韓國網民表達了質疑,有人諷刺稱,“所謂愛國集會卻舉著美國的星條旗”;有網民直接表示,“揮舞太極旗和星條旗自以為很愛國的人都是精神病患者”——這一回答得到最多點讚。

  一名29歲的上班族接受採訪時説,“又不是針對(美國)瘋牛病示威,國內亂局與美何干?韓國是美國的宗屬國,還是它的第51個州?”一名37歲的家庭主婦説,“拿著別國的旗子自詡‘太極旗愛國集會’,真是荒唐至極,開國際玩笑”。

  仇日的多,反美的極少

  一位嫁到韓國10年的朋友對《環球時報》記者説,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韓國人似乎都對美國有依賴情緒,因為美國是韓國的盟國,但舉著美國旗進行反對彈劾樸槿惠的遊行,仍讓不少韓國人覺得不倫不類,“內政關美國什麼事?”

  《韓國先驅報》3月初的一篇報道稱,親樸人士舉韓國國旗上街可以理解,但帶上“不相干”的美國國旗就有其他含義了。文章認為,韓國選舉和黨派鬥爭帶來的意識形態分歧已是常態。

  凡有人群的地方,都有左、中、右之分,韓國亦然。在韓國,一般稱為進步勢力(左)和保守勢力(右),處於中間派的民眾自然是大多數。不久前分裂的執政黨新國家黨是保守勢力的代表,進步勢力的代表是在野黨共同民主黨、國民之黨和正義黨。進步和保守兩派在經濟、社會、文化、歷史、對朝、對美、對日、對華等問題上觀點相左。

  進步和保守也可通過年齡來劃分。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大都支援進步勢力,是“燭光集會”的主要人群,而五六十歲的人是“太極旗集會”的主力。不過不分老少,對美國懷好感的韓國人佔多數。首爾大學2015年的調查顯示,回答“對美國有好感”的人高達54.2%。當時是中韓蜜月期,對中國的好感度也只有23.1%。在回答“哪個國家有助半島穩定”的問題上,選擇美國的受訪者最多(51.5%),其後依次為中國(19.5%)、俄羅斯(10.6%)和日本(9.2%)。

  這與歷史有關。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朝鮮半島被美蘇分佔,1948年大韓民國在美國扶持下建立,朝鮮戰爭中又是美軍登陸仁川挽救了李承晚政府。不少韓國人認為韓國是在“反共”和“親美”兩大保守價值觀中誕生的。而進步勢力常被保守派稱為“赤匪”或“親北分子”。

  如今在韓國政壇,“仇日派”和“親日派”之區分明顯,但幾乎沒有“反美派”或“親美派”的説法。在歷史問題上反日是韓國不分左右的主流,“親日派”是人見人恨的“韓姦”。而保證韓美同盟也是社會主流,“親美”或者“不反美”是一般進步和保守勢力的共識。在韓美同盟問題上,保守和進步的差別只是繼續強化和維持現狀的差別。而保守勢力也並非一味親美,像被視為親美派的樸槿惠也曾致力於發展中韓友好關係。

  “現在韓國不會特意區分親美派、親中派、親日派,很多人也不願意自己被別人這樣稱呼”,黃載皓告訴記者,例如,非常了解中國的人,通常會被稱為“知中派”。但如果必須劃分的話,存在“親美派”和“親中派”,“親美派”中也有一部分人“親日”,但“親日派”不是主流。韓國的親美群體包括官僚、軍隊、公務員等,社會主流強調韓美同盟,親美人士會得到很多升遷機會。

  駐日美軍罵名多,駐韓美軍受追捧

  延邊大學朝鮮韓國研究中心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金強一對《環球時報》表示,朝鮮戰爭時,美國為了控制韓國,做了很多工作,包括政治控制和經濟援助等措施,所以韓國在經濟、政治等各方面對美國的依賴度都相當高。而現在由於朝核問題,韓國陷入安全焦慮,更促使其依賴美國。

  由於歷史原因,駐紮在韓國的外國軍隊仍以“聯合國軍”名義存在,但實際是美軍。目前駐韓美軍維持2.85萬人的兵力,基地分佈在以首爾龍山和京畿道平澤為主的中部圈和以大邱、釜山為主的南部圈,大小基地約49個。

  《環球時報》駐日本記者一次去首爾,正好在旅遊勝地南山看到美軍管弦樂隊演出,受到韓國民眾追捧,氣氛相當熱烈。這種場面在日本很難看到,因為駐日美軍與當地民眾關係比較緊張。在論壇上,不少日本網民覺得韓國人比日本人更支援與美國的同盟關係。

  確實,除了各地一些零星反對駐韓美軍基地搬遷或擴建的抗議,韓國全國性的反美示威很少見。過去規模最大的是2002年美軍裝甲車軋死韓國女學生事件,以及 2008年因瘋牛病問題韓國人抵制韓美放寬進口美國牛肉的協議。

  金強一説,對外界來説,相比美日同盟,美韓同盟被提及的少,主要是因為韓國對外的攻擊性不如日本,韓國希望獲得安全感,而日本有強烈的向外擴張及同中國平起平坐的願望。對於美國來説,美日同盟是核心,美韓同盟是維護美日同盟的一個環節。

  當然,韓國人對美國的心態也很複雜,一方面依賴,另一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反美情緒。韓國作家金寬厚曾寫道,韓國保守勢力把美國當時出於冷戰考慮出兵韓國看作一個神話,他們認為沒有駐韓美軍,韓國就會被敵人佔領,沒有美國,韓國就無法生存。果真如此嗎?

  從韓國于1945年8月15日結束35年的日本殖民統治之時起,日本太陽旗降下的同時,美國的星條旗就與韓國的太極旗一起在朝鮮半島南端升起。如今,無論什麼集會場合,出現“一手太極旗一手星條旗”的景象已見怪不怪。只是,正如一名韓國學者所提醒的,以前的保守主義是指具有極強排他性的民族傾向,但現在在韓國卻演化為親美就是正確的保守主義。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