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國際

曾“割腎救妻”!德國新總統是一位柔情鐵漢

2017年02月14日 11:19:25  來源:新華網
字號:    

  他是德國外交的“門面”,亦是“割腎救妻”的柔情鐵漢,曾在多項民調中被譽為德國最受歡迎的政治人物。

  德國前外長弗蘭克-瓦爾特施泰因邁爾,2017年2月12日,成為12任德國總統。

  施泰因邁爾1991年進入德國政界,兩度出任德國外交部長,2010年,為給患有嚴重腎病的妻子捐獻腎臟,暫時告別政壇。因為“割腎救妻”的感人舉動,施泰因邁爾贏得了不少德國公眾的敬意。

  在德國,雖然總統行政權極小,卻被視作重要的道德權威,代表德國國家道德形象。德國《明鏡》週刊曾撰文稱,社民黨黨員應該向施泰因邁爾學習“怎麼愛”。

  前總理施羅德最得力助手

  1956年,施泰因邁爾出生在德國德特莫爾特市一個工人家庭,他的父親是一名木匠。20歲那年,施泰因邁爾從部隊退伍後進入德國吉森大學,攻讀法律和政治專業。之後他又在吉森大學擔任助教,並在1991年獲得法學博士學位。

  同年,施泰因邁爾邁入政界,受到時任下薩克森州州長施羅德的賞識,得到連連提拔。1998年,施羅德出任總理,施泰因邁爾來到柏林,擔任國務秘書。僅僅1年後,他就晉陞為總理府主管。

  在德國政界,施泰因邁爾以高效著稱。2003年,施羅德提出名為“2010議程”的改革方案,而施泰因邁爾則是推動該方案在議會獲得通過的關鍵人物。

  施羅德曾表示,除了他的夫人外,他只對兩個人毫無保留的信任,施泰因邁爾便是其中之一。

  被視為德國外交的“門面”

  隨著施羅德在2005年大選中失利,施泰因邁爾轉任默克爾內閣外交部長。當時,施泰因邁爾在公眾中的信任度並不高。人們不太相信,他這樣一個少言寡語、默默無聞的政治家,會成為掌管德國外交的合適人選。

  然而,施泰因邁爾很快就打消了大家的“顧慮”,以他充滿自信的工作方式贏得了國內外的尊敬。並在8年後,再度被默克爾領導的聯合政府任命為外交部長。他在民眾中的受歡迎程度有了明顯提升,甚至曾一度超過總理默克爾。

  在任外長期間,他積極參與伊核問題、巴以衝突、烏克蘭危機以及敘利亞危機等國際問題的斡旋和調停,並在促成烏克蘭問題各方簽署明斯克協議以及敘利亞問題和談等事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儘管和默克爾關係不錯,但他也曾和總理唱反調,要求放鬆對俄實施的制裁,還批評北約對俄羅斯“炫耀武力”。

  《德國之聲》報道稱,施泰因邁爾被很多人視為德國外交的“門面”。德國智庫機構弗裏德里希艾伯特基金會政治分析師邁克爾布勒寧評價,施泰因邁爾擔任外長期間,“經常發出理智的聲音,架設橋梁以彌合鴻溝、促成團結”。

  “反特朗普”的德國總統讓幾家歡喜幾家愁?

  施泰因邁爾曾表達反對民粹主義的立場,誓言要對抗“一味簡單化的潮流”,並稱“這是對付民粹主義的最佳解毒劑”。

  德國《焦點》週刊把施泰因邁爾稱為“反特朗普”的德國總統。2016年美國總統選舉期間,他曾批評當時的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鼓吹仇恨”。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後,他抱怨特朗普陣營未能展示“清晰、連貫的”外交政策立場,並預測德美兩國關係將“變得更艱難”。

  “普京高興,默克爾生氣。”德國《圖片報》報道説,施泰因邁爾的外交政策溫和,對俄羅斯較為友好,普京應該為施泰因邁爾當選總統高興。不過,這對默克爾來説是一個壞消息,施泰因邁爾的當選可能預示著默克爾時代結束的開始。德國政治分析員布勒寧説:對社民黨來説,施泰因邁爾當選總統是該黨競逐總理大選的前奏。

  分析認為,默克爾及基社盟主席澤霍費爾此前不遺餘力地動員本黨支援施泰因邁爾是有原因的。此前施泰因邁爾被默克爾視作今年總理大選最強大的對手。如果施泰因邁爾當選總統,社民黨就沒有候選人可以給默克爾製造麻煩。

  不過,默克爾的“如意算盤”在1月就被打翻,社民黨推選歐洲議會前議長舒爾茨為總理候選人。近來他的民調不斷上漲,甚至超越了默克爾。如今默克爾陣營面臨總統和總理職位雙雙不保的危險。難怪《世界報》等媒體報道稱,12日,默克爾是“失敗者”。

  (栗一星 劉新 文字綜合新華網、央視網、環球時報)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