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國際

治理霧霾,印度出臺防控新措施

2017年02月14日 11:18:43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核心閱讀

  據印度媒體報道,2016年印度空氣污染持續爆表,空氣污染空前嚴重,給印度帶來了巨大挑戰。針對污染加劇的趨勢,近期結合2017年預演算法案,印度政府出臺最嚴厲治理空氣污染舉措,力圖緩解空氣污染,其效果尚待觀察。

  霧霾天,空氣凈化器和口罩銷售一空

  印度中央污染控制委員會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該委員會檢測的46個城市空氣污染指數2016年全部惡化,沒有一個城市達到安全界限。相比前兩年,印度空氣污染達到最差程度,其中一半污染最嚴重城市在北方邦,該邦的阿拉哈巴德市位居印度污染最嚴重城市之首,首都新德里位列第四。在10個污染最嚴重城市中,年平均污染指數超過允許限值的4倍。在污染最嚴重的天氣,其污染指數是印度國家安全空氣指數標準的20倍,世界衛生組織標準的60倍。

  印度空氣污染嚴重時期一般出現在每年的12月至來年的1月。不過,去年11月,霧霾就達到了爆表的程度。還記得當月的7日,本報記者從斯里蘭卡出差回到德里,飛機剛接近德里地區就被霧霾包圍。出機場後能見度只有百米左右。預先訂好的計程車司機庫馬爾告訴本報記者,要不是一個星期前預定了,這樣的天氣他是不會出來的。當時的霧霾PM2.5檢測值達到了900多。

  本報記者回到住處後,馬上到大商場購買空氣凈化器和口罩,發現早已銷售一空。一直到幾天后才買到一個口罩,價格高達2000盧比(約合200元人民幣)。《印度斯坦時報》當時報道,口罩價格從90盧比上漲到2000多盧比,而且只能使用一次。空氣凈化器價格上漲了50%,而且很多商場都已經脫銷。

  公共交通不完善也是加重污染的原因

  《印度時報》報道稱,莫迪提倡“印度製造”,讓印度工業産值到2020年佔到國內生産總值25%左右。發展工業的一個副效應是會造成污染。石油精煉廠、水泥廠、破石機、熱拌混合廠等造成二氧化硫和煙塵超過工業安全生産限度5倍以上。食品加工和化肥廠向空氣中排放酸蒸氣。印度目前電力很大部分依靠火電,全國遍佈大量大型的燃煤電站。目前印度熱力公司正在建設4個巨型燃煤電站,每個電站每年都消耗數百萬噸煤,造成飛灰、二氧化硫和碳氫化合物等各種污染物。

  據《印度斯坦時報》近日報道,印度首都新德里的汽車和三輪車保有量已經達到800多萬輛,接近900萬輛。

  此外,新德里附近北方邦、拉賈斯坦邦和比哈爾邦等地每到冬季,農民喜歡燃燒地裏莊稼的秸稈作為增肥的措施,這造成大氣污染加劇。

  印度科學與環境中心學者科奴瓦尼對本報記者説,11月初排燈節燃放煙花也是一個因素。印度目前尚沒有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統,建築活動、燃煤和熱電站的排放等也沒有受到很好的管控,這也是重要原因。

  政府推出空氣污染分級響應防控計劃

  為控制空氣品質,印度中央政府日前推出了空氣污染分級響應防控計劃,將空氣污染分為“嚴重+/緊急”“嚴重”“非常差”“差—良”4個級別,並根據不同級別執行相應的防控手段。作為印度中央政府治理空氣污染行動的一部分,在下個冬季來臨之前,首都新德里將增設20個監測站,加大對首都地區空氣污染的監控。《印度斯坦時報》近日報道稱,未來在新德里每個區至少要新增3個監測站。

  德里政府官方説,設立20個監測站的程式已經啟動,招標工作將在2月開始。這些監測站將有助於政府全面了解新德里空氣污染情況,特別是冬季城市空氣品質惡化的時候。哈裏亞納邦也將設立34個監測站,北方邦16個,拉賈斯坦邦9個。這些監測站能自動檢測二氧化硫、PM2.5和PM10等污染顆粒。

  《印度斯坦時報》報道稱,對於“嚴重+/緊急”一級的情況,將禁止除裝載核心重要物資外的卡車進入德里地區,停止建築施工,採取汽車單雙號限行,相關部門將有權採取如學校停課等額外措施。對於“嚴重”一級的污染,將責令磚窯、碎石場停工,關閉巴達普爾熱電站並增加天然氣的産量,強化城市公共交通能力,實行差別化收費制度,提高道路清理與灑水的頻率。對於“非常差”級別的空氣污染情況,將禁止使用柴油發電機,上調停車費至當前水準的3至4倍,增加公交與地鐵服務,禁止酒店與餐廳燃燒炭與木材,居民停止使用電暖氣。對於“差—良”級別的情況,將停止一切垃圾焚燒並對違反者處以重罰,對磚窯等相關産業執行嚴格的管控,每隔兩日在擁擠路段實行路面清理與灑水,禁止高污染排放機動車上路並對違規者處以重罰,在交通擁擠地段派駐交警執勤以維持道路順暢通行。

  面對嚴重的空氣污染,印度已經打響空氣保衛戰。2016年印度政府開始採用空氣污染指數來界定空氣污染程度,以便讓公眾更好掌握空氣污染狀況。然而也有人認為政府的措施不一定能起多大作用。印度《教徒報》近日報道稱,印度治理污染一直圍繞著首都展開,需要改變這種狀況,針對全國採取更加有效的治污戰略。

  (本報新德里2月13日電 苑基榮)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