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國際

特朗普總統遭到史上罕見的下馬威

2017年02月06日 08:25:3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特朗普“入境限制禁令”犯眾怒,美國多地民眾舉行示威。

  美國聯邦法官詹姆斯羅巴特星期五挑戰特朗普總統暫停7個伊斯蘭國家公民入境美國的行政令,發出了對該禁令的禁令。特朗普和白宮猛烈抨擊該法官的判決,然而美國各州開始將特朗普的行政令束之高閣,美國國土安全部星期六宣佈執行羅巴特法官的判決。

  儘管白宮表示會通過美國司法部來回擊羅巴特法官,但聯邦上訴法院星期日駁回了司法部要求推翻羅巴特判決的要求。

  特朗普似乎正在輸掉美國“三權分立”制衡體制這一驚魂般的演出,他遭到了美國歷史上罕見的司法機構給予新總統的下馬威。美國的權力制衡機制被充分激活了,對這位桀驁不馴總統的限制性措施正在呼嘯出現,並有相互呼應之勢。

  新總統在輿論上輸得更多,一些反特朗普的聯署簽名已經引起注意,民調顯示反對總統的人已經高於其支援者的比例,而特朗普上任剛剛兩周,這種情況在美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美國主流媒體對特朗普的抨擊變本加厲,歐洲媒體更是同仇敵愾,德國《明鏡》週刊的封面漫畫甚至將特朗普畫成沒有眼睛、一手拎著用刀割下的血淋淋自由女神像頭顱的屠夫。

  這樣的開張對一位新總統來説差不多是災難性的,它預示了美國各種力量“揭竿而起”、對總統的抵制出現“多米諾骨牌”效應的潛在風險。如果這樣的鬥爭反覆出現,美國就將走向嚴重憲政危機,到那時“什麼都可能發生”。

  迄今的情況似乎在告訴特朗普,他想如同治理公司那樣治理美國,整個行政體系無條件執行他這位“總裁”的指令,這是不現實的。美國不是為某個單一目標或者某種理想主義而存在的,它註定是多元力量和利益妥協的産物。到了國際上,情況也是一樣的。

  除非有壓倒性民意的堅定支援,特朗普要想在美國推動一項重大變化,大概做不到。他的個性更可能是供輿論消費的某種東西,而構不成突破障礙的真正力量。奧巴馬8年任期幾乎一事無成,好不容易要搞成的醫改還被他特朗普推翻了,並不是因為奧巴馬“懦弱”,而是美國的體制決定了這一局面。

  特朗普似乎一直相信,美國和世界都會買他“脾氣”的賬,他一説重話,表現出決心,國內外的力量都會害怕、屈從。在他的公司裏,的確會是這樣,但拿到政治領域,走向全美國和全世界,情況一定是大相徑庭的。 羅巴特法官先帶了一個與特朗普作對的頭,他的振臂一呼真的就啟動了抵制特朗普總統的逆向權力運轉。這件事所提供的效倣意義和對反特朗普群體的心理鼓舞都將不同尋常。

  其實特朗普除了“脾氣”與眾不同之外,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政治資源。他獲得的實際普選票還不到選民總數的一半,低於希拉裏,而且美國政治精英群體直到他上任,也不接受他。即使他不算“弱勢總統”,他至少在剛上臺的時候,並無做“強勢總統”的資本。

  特朗普為自己營造的“氣勢”很容易被捅破,羅巴特的挑戰大概提供了一個教訓。特朗普上任伊始拉開的戰線太長了,四處捅核心利益,遭到抵制和反抗是必然的。在那些對抗中,對手越低,相對於他來説越輸得起,而他輸一兩次,都是總統權威的難以承受之重。

  相信在這種情況下,特朗普若要另外開啟他在上任之前所預示的“中國戰線”,需認真掂量。中國方面則應做好準備,一旦特朗普的鋒芒真逼向我們,就堅決與他對峙,決不後退。但我們沒必要站到與他對抗的“旗手”的突出位置。他的麻煩太多了,他會逐漸發現中國是“多麼好的合作者”。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