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國際

德國學者:歐洲面臨艱難時刻 中國成為有助穩定的重要夥伴

2017年01月19日 10:40:58  來源:中國網
字號:    

  博希文博士Dr. Michael Borchmann(德國)

  于每年年初舉辦的世界經濟論壇年會(WEF)近日在瑞士小鎮達沃斯召開,該年會有時也被比喻作世界重大政治問題的“測振儀”。每年世界經濟論壇都會在年會召開前夕發佈一份《全球風險報告》。今年的報告于不久前在倫敦發佈,這份報告的數據來自對750名經理人和經濟學家所做的問卷調查。報告在提到唐納德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和英國決定脫歐時稱,“雖然這些最引人注目的分裂信號均出現在西方國家,但在全球範圍內還有一些事件表明,人們對國內和國際現狀的各方面産生了強烈的不滿。”

  毫無疑問,歐洲正面臨嚴峻的形勢,歐盟處在規模空前的危機之中。英國脫歐的決定動搖了歐盟的根基。在後殖民時代,英國仍然是世界上文化、經濟和軍事上最強大和最有影響力的國家之一。英國的離開將會對歐盟的影響力造成重創,使歐盟趨於弱小。歐盟的影響力在美國、中國、俄羅斯等全球活躍度高的大國,甚至在印度、巴西等後起之秀的面前都將有所削弱。同時,對於歐盟內部來説,作為自由經濟國家的英國的退出或將削弱金融市場的穩定性:支援“資金轉移聯盟”“財政平衡”和“歐洲債券”的聲音將會更強。

  “脫歐”事件出現的時間點尤為不利,因為歐盟正處在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危機之中。歐元危機和曠日持久的希臘債務危機已經使歐盟面臨著分裂的威脅,而難民危機此時又席捲歐洲。西歐和東歐國家相繼陷入難民危機,而各國之間很難形成統一戰線。

  局勢危機重重,而決策者又與選民意志偏離,這在很大程度上為英國做出脫歐的決定提供了助力,同時也使民粹主義思想在其他歐盟成員國中愈演愈烈。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的支援者們預言歐洲將面臨解體,儘管這種預言實現的可能性不大,但也不能完全排除這種可能。

  在這樣的背景下,經濟蕭條甚至衰退將會成為影響歐洲團結的另一因素。因此,建立穩定、互信、特別是有經濟前景的外交關係對於歐盟來説就尤為重要。自2004年以來,中國就是歐盟除美國以外最重要的貿易夥伴。因此歐盟委員會在去年六月設計了一份發展對華關係的宏偉藍圖。2016年年中,歐盟出臺了一份名為《歐盟對華新戰略要素》的聯合聲明,該聲明規劃了未來五年歐盟的對華戰略。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兼歐委會副主席費代麗卡莫蓋裏尼(Federica Mogherini)在一份通告中闡述道:“歐盟和中國已經在多個領域建立合作——我們共同應對當前的全球問題,包括伊朗、敘利亞、阿富汗問題以及移民和氣候變化等問題。我們還要做更多的努力,加強歐盟與中國的聯繫。建立在共擔責任基礎之上的更緊密、更友好、更深入的中歐關係將會使我們的民眾、企業和機構更受益。我相信,我們今天通過的這份聲明將幫助我們挖掘出對華關係的巨大潛力。”

  這份共同聲明展現了中歐關係的廣闊前景,主要目標是促進歐洲的就業和經濟增長,同時使中國市場進一步對歐洲企業開放。

  聲明中提到了一些具體項目,包括締結深入、全面的投資協議,推動歐洲企業進入中國市場,建立合作研究和創新計劃以及通過物理和數字網路連接歐亞大陸,使貿易、投資和人文交流暢通無阻。

  值得一提的是,聲明的最後還提到與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協調對接。該戰略的目標是在未來幾年內建立起全球的基礎設施網路,其中包括建立新的輸油網路以及鐵路、公路和深水港網路。這個宏偉計劃得到了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絲路基金的支援,有望通過物流合作打開歐亞之間路上和海上貿易通道,使歐洲與中國的商業交流更便利。“一帶一路”的倡議已經得到了六十多個國家的支援並已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對於德國來説,西安和漢堡之間開通的中歐班列就是一個重要標誌。

  無論是歐盟發表的共同聲明,還是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都清楚地表明,中歐之間穩定的、不斷深化的互信關係對於雙方,尤其是對於當今的歐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