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國際

特朗普性醜聞“井噴”曝光 美民眾為醜陋民主感到抱歉

2016年10月14日 09:04:07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繼“下流視頻”“下流音頻”之後,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又遭“性侵”指控,他年輕時的“不檢點”行為被多名當事人揭發。美國媒體諷刺稱,縱觀特朗普的參選過程,如同觀看一部其本人針對女性的“黑歷史”紀錄片——開始只是口頭侮辱、公開歧視,現今已上升到“動手動腳”的新高度。

  兩名女性12日對美國《紐約時報》揭露了特朗普多年前對她們進行的“性侵”行為,引爆美國輿論。此前,特朗普在辯論期間堅稱自己對女性的不尊重“僅限口頭”,並攻擊競選對手希拉裏的丈夫比爾克林頓,稱“我也就是説説而已,他(比爾)可是付諸行動了。”然而,現年74歲的傑西卡莉茲對《紐約時報》説,30多年前,她在一架航班上遭到鄰座的特朗普的“鹹豬手”。起飛後,特朗普伸手侵襲了她的胸部,還試圖將手伸進裙裝。傑西卡厭惡地對《紐約時報》説:“他就像一隻章魚一樣,觸手無處不在。”30多年來,傑西卡從未對外講起這段遭遇,但當看到特朗普在辯論時信口開河後,她憤怒了——“從未對女性動手動腳?他這是公然撒謊……我都想把電視砸了。”

  《紐約時報》還記述了另一名“實名舉報者”——瑞秋庫克斯在2005年的遭遇。當年,22歲的瑞秋在曼哈頓房地産企業貝羅克集團做前臺接待員。一次她偶遇地産大亨特朗普,連忙向後者打招呼並自我介紹。二人握手時,特朗普緊攥住她的手不放開,順勢吻了她的臉頰,又親到了她的嘴唇。瑞秋感覺受到莫大的羞辱:“在他眼裏我是如此微不足道,他自認為可對我為所欲為。”

  對於上述指控,特朗普在《紐約時報》的電話訪談中憤怒地予以否認:“什麼都沒發生過!”他表示,這是媒體對他的惡意中傷。他還指責進行採訪的女記者:“你真讓人噁心!”12日當天,特朗普競選團隊也發表措辭嚴厲的聲明,斥責《紐約時報》是在“編故事”、整篇報道是“徹頭徹尾的假新聞”。聲明稱,為了譭謗特朗普的聲譽,美國媒體不惜搬弄出幾十年前的是非,著實創下業界操守的“新低”。聲明還將矛頭指向希拉裏,稱這“無外乎是一次政治攻擊”。

  特朗普也不失時機地給希拉裏“下絆”,要求她解雇得力助手、通訊主管詹妮弗帕爾梅裏。“維基解密”近期披露,2011年,帕爾梅裏在與一位前同事的電子郵件通信中調侃傳媒大亨默多克“竟然把自己的兒子當成天主教徒培養”,招致美國天主教群體的不滿。

  但媒體顯然更關注特朗普的性醜聞。事實上,同希拉裏的“二辯”結束後,特朗普的涉性醜聞呈“井噴”狀曝光。根據英國《衛報》盤點,除《紐約時報》的爆料,美國媒體近日還報道特朗普早年間至少3起性醜聞。《衛報》稱,兩名自稱是2001年“美國小姐”參賽者的女性透露,特朗普當年不顧保安勸阻直接闖入女更衣室,剛好看到兩人赤身裸體。她們憤怒地表示,特朗普當時擁有該項賽事的主辦權,為此有恃無恐地“佔便宜”。

  接連曝光的醜聞不僅讓特朗普在國內面臨輿論重壓,甚至引發外國政界的強烈反感。加拿大歷史上第一位女性總理金坎貝爾公開斥責特朗普是“性侵者”。澳大利亞《雪梨先驅晨報》稱,新南威爾士州議會上院13日通過一項動議,基於近日曝光的一系列醜聞對特朗普進行譴責,斷言他“不適合出任公職”,公開稱其為“令人討厭的傢夥”。

  在美國兩黨制下,除了兩黨候選人,其他人幾乎不可能贏得總統選舉。儘管兩位候選人醜聞不斷,選民似乎別無選擇,只不過與往年相比,美國民眾今年更加無所適從。一方面,一些選民因不滿某位候選人的政策或者為人轉而支援另一方,不管自己支援的候選人有什麼醜聞,都不會輕易改變立場。因此,醜聞雖然被媒體鋪天蓋地報道,但是對選民影響如何,誰也沒有辦法準確預估,不同的民調結果大相徑庭。美國《政治學家》雜誌選舉新聞報道主編斯科特布蘭德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稱,很多選民已經拿定主意,搖擺的中間選民可能沒有想像中的多。

  另一方面,相當一部分選民對轟轟烈烈的選戰態度冷淡,對政治更加厭惡,甚至民調專家都很難預測今年的投票率。近年來,總統大選投票率一般在60%左右,也就是説,近一半的選民根本不去投票,愛誰誰。

  《環球時報》記者一位來自紐約的朋友是希拉裏的鐵桿粉絲。她反問記者,政治人物誰沒有缺點,希拉裏不完美,但是她懂得政策,作為一位女性總統也能給女性樹立榜樣。一位印度裔朋友明確支援特朗普,理由很簡單——他認為希拉裏上臺不會帶來任何改變,只是奧巴馬任期的延續;特朗普可能會帶來改變,不管好壞,他都有所期待。

  大多數民調顯示,多數華人是民主黨的忠實選民。福克斯電視臺近日爆出對華裔群體的歧視視頻,有華人就表示,受不了共和黨那種趾高氣揚和種族歧視。雖然民主黨也不令人滿意,但是比共和黨強。不過華人中也不乏特朗普的支援者,因為很多華裔認為民主黨主張的“平權運動”對自己的孩子不公——他們成績很好,卻不能享有公平上好大學的機會。

  今年報道美國大選的外國記者,時常聽到美國民眾動情地説:“抱歉讓你看到我們民主醜陋的一面。”這與以往美國人向外國朋友介紹美式民主時的自豪之情形成鮮明對比。在智庫雲集的華盛頓特區,專家們在談到今年的選舉時,不是調侃就是搖頭嘆息。甚至已經有民眾開始“懷念”尚未卸任的奧巴馬了。近期,奧巴馬政府沒有任何重磅政策出臺,但他的工作認可度卻連創新高,達到55%。“對奧巴馬的懷念是對現實的不滿和對未來的憂慮”,這個評論一針見血。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教授彼得卡斯托爾認為,無論誰當選都要面臨政治分裂的現實,這對美國是一大挑戰。 【環球時報駐美國特派記者 張朋輝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劉皓然】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