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國際

南海仲裁案五人臨時仲裁庭如何組成?都有誰?(圖)

2016年07月01日 13:54: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原標題:真相| 南海仲裁案五人臨時仲裁庭如何組成?都有誰?

  新華網北京7月1日電菲律賓南海仲裁案仲裁庭書記處6月29日稱,仲裁庭將於7月12日公佈關於菲律賓南海仲裁案的實體問題裁決。對此,中國政府多次鄭重聲明,菲律賓單方面提起仲裁違背國際法,仲裁庭對此案沒有管轄權,中國不接受、不參與仲裁。

  2013年1月22日,菲律賓單方面提起強制仲裁。應菲律賓單方面請求建立的五人臨時仲裁庭,選定常設仲裁法院作為該案的書記處。此後,仲裁庭和菲律賓不顧中國一再反對,執意推進仲裁程式並作出裁決。那麼,這五人臨時仲裁庭成員都有誰?仲裁庭如何形成?

  【五人都是誰?】

  根據仲裁庭書記處公佈的消息,五人臨時仲裁庭包括:

  托馬斯A門薩(迦納)↓↓

  托馬斯A門薩1931年5月出生,國際海洋法法庭前法官。

  讓-皮埃爾科特(法國)↓↓

  讓-皮埃爾科特1937年10月出生,國際海洋法法庭法官。

  斯坦尼斯瓦夫帕夫拉克(波蘭)↓↓

  斯坦尼斯瓦夫帕夫拉克1933年9月出生,國際海洋法法庭法官。

  阿爾弗雷德H.A.松斯(荷蘭)↓↓

  阿爾弗雷德H.A.松斯1948年10月出生,荷蘭烏得勒支大學教授。

  呂迪格沃爾夫魯姆(德國)↓↓

  呂迪格沃爾夫魯姆1941年12月出生,國際海洋法法庭法官。

  五人中,阿爾弗雷德H.A.松斯是一名教授,其餘四人都是國際海洋法法庭現任或前任法官,其中托馬斯A門薩是臨時仲裁庭主席。

  【怎麼組成的?】

  按照程式,國際海洋法法庭時任庭長柳井俊二在接受菲律賓2013年1月強行提出的仲裁案後,于當年5月組成由五名專業人士組成的仲裁庭。

  菲律賓方面指派國際海洋法法庭現任法官、德國人呂迪格沃爾夫魯姆在仲裁庭中代表菲律賓;由於中方不參與仲裁,因此剩餘4每人平均由柳井俊二指派。

  到這裡,我們不得不介紹一下臨時仲裁庭的“第六人”——柳井俊二。

  柳井俊二現年79歲,在日本外交部門工作40多年,曾任日本外務省次官和駐美大使,2005年成為國際海洋法庭法官,2011年至2014年擔任國際海洋法庭庭長。

  柳井出任庭長時,與日本存在島嶼領土爭端的韓國就曾表示過擔憂。此前,日本政府一直希望把竹島(韓國稱“獨島”)主權爭議提交國際海洋法庭,柳井當選産生的直接後果,就是韓國將更加警惕日本利用國際司法機構干預島嶼主權爭議,更加排斥國際海洋法法庭。

  柳井被認為是日本右翼鷹派人物的代表,是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設立的私人諮詢機構“安全保障法制基礎再構築懇談會”的主席。

  外交部發言人洪磊6月29日就菲律賓南海仲裁案仲裁庭聲稱將於近期公佈所謂最終裁決發表談話時再次強調,再次強調的是,仲裁庭對本案及有關事項無管轄權,不應進行審理並作出裁決。

  美國國務院前法律顧問亞伯拉罕索費爾日前參加在荷蘭海牙舉行的南海仲裁案與國際法治研討會上説,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仲裁庭不可就主權問題作出裁決,中國也已按照《公約》規定將海域劃界等問題排除強制仲裁,所以中國不參加菲律賓單方面提起的仲裁案有堅實的法律依據。國際條約允許主權國家保留某些爭端通過外交途徑解決,如果國際司法或仲裁機構不接受主權國家的合法行為,也會對國際條約造成傷害。(記者杜健,新華國際客戶端報道)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