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國際

專家:南海已演變成中美在西太平洋激烈博弈的焦點(三)

2016年07月01日 13:15: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編者按:應菲律賓請求建立的南海仲裁案仲裁庭將於近期作出裁決。菲律賓單方面提起並推動南海仲裁案,絕不是一起單純的法律糾紛,而是一場披著法律外衣的政治鬧劇。域外國家的介入更讓南海仲裁案充滿陰謀意味。外交部長王毅曾公開指出:“菲律賓的一意孤行,顯然有幕後指使和政治操作。”新華社世界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錢文榮撰文《南海已演變成中美在西太平洋激烈博弈的焦點》,新華網今刊發文章第三部分。

   錢文榮

   美國是南海仲裁案幕後的真正策劃者和操縱者

   這次菲律賓發起的所謂南海仲裁案,是美國一手挑唆、策劃和操縱的。美國前國務卿希拉裏2010年7月23日在東盟地區論壇上的講話中就提出要“在南中國海維護國際法”是美國的國家利益。這也就意味著美國要拿國際法作為打壓與遏制中國的利器。這是一個大陰謀。2013年菲律賓單方面將南海爭端提交海牙國際常設仲裁法庭,2014年2月5日,美國助理國務卿拉塞爾公然要求中國明確説明劃設南海九段線的意義,並指出中國宣稱主權的方式破壞地區穩定。緊接著,名義上由菲律賓聘請、實質為美國選派或推薦以大牌律師保羅賴克勒為首的多名美國律師參與策劃此次訴訟案,並通過日本令其時任國際海洋法法庭庭長的日籍法官柳井俊二為菲律賓提出的南海衝裁案臨時設立的仲裁法庭任命了4位歐洲人擔任仲裁員。柳井離任後於2015年被安倍指定為制定新《安保法》的首席顧問。2014年12月5日,美國國務院公佈了由國務院海洋、國際環境與科學事務局遞交的關於中國圍繞南中國海島嶼與水域的“九段線”聲索的研究報告。這個報告宣稱:“九段線聲索不符合國際海洋法”,中國聲索所謂“歷史性水域”或“歷史性權利”“不在《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10條和第15條承認的狹隘的歷史性聲索範圍內… 海洋法不允許另一個國家基於‘歷史’的海洋聲索淩駕於這些權利之上。” 美國公佈這個所謂的研究報告實質是美國對“南海仲裁法庭”裁決中國南海“九段線”的合法性和“歷史性權利”提供的一個政治背書,美國的目的十分陰險。

   美國《國家利益》雜誌網站2015年12月9日刊載一篇題為《常設仲裁法庭能剝奪中國對南海的聲索嗎?》的文章認為,否定“九段線”的合法性和“歷史性權利”將使中國在國內外處於困難境地。文章説,如果中國拒絕裁決,“這將使中國在國內數十年宣稱對這些島嶼的主權的合法性遇到挑戰。若遵守裁決,也可能使其維護‘核心利益’的承諾遭到質疑。” 文章還認為此次仲裁結果“將對未來地區秩序産生重大影響。”可見,美國不僅企圖通過否定“九段線”和“歷史性權利”來侵害我在南海的主權和海洋權益、破壞我國的國際聲譽,還妄想影響我國內政局,從而鞏固和加強美國在亞太的霸權秩序。

   美國《國家利益》雜誌2015年6月4日發表一篇題為《美國應怎樣在南中國海打一場“法律戰”》的文章進一步説明瞭美國的這些意圖。該文作者是曾在美國國務院負責東亞和太平洋事務法律顧問辦公室工作的法學家肖恩 米爾斯基。這是他寫的關於南海打法律戰的7篇文章之一。他首先提出在南海問題上有兩個國際法,一個是主權法,另一個是《海洋法》。他認為前者不適用於解決南海問題,而且説它是“南海不穩定的根源”,只有後者才適用於解決南海問題。他指出利用《海洋法》打一場法律戰,可以達到四個目的:一是建立起一個對抗中國的聯盟;二是可以使中國對南海的聲索成為非法的聲索,這裡指的是我國提出的“九段線”和“歷史性權利”;三是可以確保美國在南海鬥爭中發揮領導作用;四是可以重新定義南海的國際秩序。有意思的是,米爾斯基在文章中説:國際法只是國際鬥爭一種方式,同時他還説“不是所有的法律都是平等的。”

   近來,隨著裁決結果之日日益臨近,最忙碌的恰恰不是提出仲裁案的菲律賓,而是域外國家--美國。一是美國忙著動員各國政府,尤其是東盟國家的政府表態支援南海仲裁法庭的裁決。4月27日和28日,美國常務副國務卿布林肯接連兩天分別在參議院和眾議院的聽證會上敦促東盟國家支援仲裁法院的裁決,還呼籲東盟國家“團結起來展現更大力量”,以共同應對南中國海這類棘手課題,並威脅説若中國不理會裁決,“它將面對信譽嚴重受損的風險。”英國路透社6月22日在採訪美國負責東亞與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科林威力特之後報道説:“美國正在努力集合該地區有時會有所動搖的盟友及夥伴,以確保形成統一戰線。他對路透社説:南海地區對美國利益非常重要,強調美國認為仲裁必須有約束力,並表示美國“有很多選擇”可以就中國在該地區的任何此類舉措作出回應;二是美國忙著“調兵遣將”,進行武力威脅,把2個航母群都調到了這個地區。這些舉動恰恰在世人面前進一步暴露了美國是挑唆和策劃這次所謂仲裁案的背後真正元兇

   因此,我們觀察和研究當前南海問題不能僅僅局限于中國與其他聲索國之間的爭端,也不能僅僅局限于國際法的鬥爭,更應從21世紀國際鬥爭的特點和國際政治角度去認真看待和認識這個問題,更深入地研究這場鬥爭的真正實質,從而及時制定行之有效的策略並付諸於實際行動。

   此外,我們還應充分認識中美圍繞著南海在西太亞平洋博弈的長期性、複雜性和艱巨性。美國國防部長卡特今年5月25日在海軍軍官學校的講話中説美國“與俄羅斯和中國將會持續對抗”。他還説,作為亞太地區安全秩序的主要維護者,美軍必須作好應對挑戰的長期打算,美軍在那裏實施的再平衡也將是一項長期努力。他還説,中國想把南海問題與中美關係分開來,“美國不能這樣做。…中國在該地區的行為是對基本原則的挑釁,我們不可能視而不見。”這充分表明,不是中國而是美國要抓住南海問題不放,因為這背後興許確有著其不可告人且志在必得的莫大國家戰略利益考量和需求。(完)(作者係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高級研究員、新華社世界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 )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