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國際

章家敦又炮製“中國崩潰論” 攻擊人民幣

2016年02月23日 09:11:00  來源:觀察者網
字號:    

  章家敦

  原標題:“唱衰中國”的章家敦再炮製“中國崩潰論” 這次他給的期限是半年

  連續15年來,“國際友人”章家敦孜孜不倦地宣傳“中國崩潰”。他被網友戲稱為“戰忽局”資深人士,與“局座”張召忠一道在隱秘戰線進行了艱苦卓絕的奮鬥。

  2016年,他又回來了!比起往年,他在新的一年裏回來得更早一些,而且這次他又為“中國崩潰”加了一個新期限——半年。

  在為福布斯網站撰寫的最新文章(2月21日)中,章家敦把主攻的目標變成了人民幣匯率。聊起外儲,他憂心忡忡。他認為,本月26、27日即將召開的G20財長與央行行長會議,將成為中國拯救人民幣的最後機會。如若把握不住,中國面臨的將是“貨幣、經濟和金融體系”的全面崩潰。

  以下為文章全文:

  本月26、27日這兩天,將在中國上海召開G20財長與央行行長會議。這次會議或許會成為中國拯救人民幣的最後機會。

  選擇中國作為G20一系列會議的主辦方,其初衷是為了展現中國的進展並讓其得到承認,用《華爾街日報》的話説,“推廣世界經濟運作的新模式”。事到如今,可中國的經濟卻正在搖搖欲墜,其金融體系正在分崩離析。由此,G20成員國都在希望北京能夠“矯正其經濟問題”。

  除了即將在上海舉行的財長會議,今年還會舉行其他一些G20活動;不過,似乎與會各國並不準備出臺一套救援中國的方案。

  福布斯網站截圖

  拯救人民幣也許是北京首要的一項關鍵任務。正如眾所週知的那樣,人民幣在最近幾個月內步履蹣跚,許多中國企業與個人都紛紛將資産帶往國外,以避免匯率波動帶來的風險。去年,中國資本凈流出的規模大約在6760億美元(國際金融學院數據)至1萬億美元(彭博社數據)之間。

  為了減緩資本外流的速度,北京重新啟動了資本管制措施,有些措施得到了公開,有些卻還沒有;此外,中國還大舉減持外匯儲備,以干預國內與國際匯市。

  結果便是中國的外儲迅速下降。其下降規模無疑比中國外匯管理局公佈的數據還要龐大。從外匯局公佈的數據來看,去年中國外儲下降了5127億美元,今年1月又繼續下降了995億美元。

  截至上月月末,北京方面聲稱,其外儲餘額只剩下3.23萬億美元。一些分析師認為——此外還包括類似于凱爾巴斯這樣的對衝基金大佬——中國的外儲流動性頭寸實質上要比官方公佈的還要少。

  中國當前局勢的惡化程度,從下述事件中就可見一斑:週四,人民銀行卻沒有發佈1月外儲報告中的明細項目。

  人民銀行通常都會公佈其外匯購買的歷史明細,但在1月的報告中卻只剩下了外儲餘額的數據。央行選擇不公佈金融機構的購匯數據,這使得分析師很難就外儲的流入流出情況進行比對分析。

  正如瑞穗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的分析,央行未發佈重要數據的理由可能是推遲發佈。然而,這似乎更像是北京在近乎絕望般地,試圖掩蓋外儲下滑的程度。

  很明顯,中國的外儲還會繼續下滑,直到達到一個合適的水準。不過,與此同時,中國的技術官僚們卻堅決地反對讓人民幣一次性貶值到恰當水準。對於G20財長會是否會達成一項限制貨幣波動的協議,中國財長樓繼偉連説了三個“不”字。他説,對中國搞什麼‘廣場協議’,這只是“媒體的幻想”

  “這項提議根本就不存在。”

  這種看法與關注G20的大部分分析師不謀而合,他們都不認為G20會就匯率達成什麼重要協議。資本經濟學研究所(位於倫敦的一家智庫——觀察者網注)的安德魯肯寧漢姆表示:“儘管最近金融市場持續動蕩,這激發了G20財長會將加強各國協調匯率政策的推測。不過,對於這樣一種協議的目標究竟為何,各國根本還沒有達成共識。所以很難想像,這一議題會在會上得到嚴肅討論。”

  大部分G20國家能夠達成共識的又是什麼呢?肯寧漢姆認為,這便是同意不陷入“競爭性貶值”

  G20國家都認為,應當由市場來決定匯率問題。而這又恰恰是中國政府內部技術官僚們中的主流看法——至少從他們的官方表態來看是這樣的。但北京恰恰就不會允許匯率自由波動。在每一個交易日,央行都會確定在岸人民幣的一個中間價,有時甚至為了確保每日2%的浮動規模上限,不惜消耗真金白銀。

  總之,北京的政策制定者們並不允許人民幣發現自己的清晰價格,並且花費鉅資以捍衛其由政治決定的價格範圍。他們依舊可以這樣做,也許再做上個半年,但並不會更長久,特別是中國所捍衛的匯率實際上,要比市場自身決定的高出不少。

  因此,中國必須對外儲耗盡有所作為。然而,人民幣貶值,無論是快速還是慢速,也不會成為北京的選擇,因為這會造成更加嚴重的資本外流。

  對北京技術官僚而言,根本的問題是,對中國的問題來説,根本就沒有什麼“技術”的解決方案。新經濟思考學院的羅伯約翰遜正確地診斷了中國存在的問題。他認為:“穩定匯率的關鍵在於,制訂一種可信的發展政策。惟其如此,在人民幣與中國外儲上的壓力才會消除,這是因為投資者將可以看到明確的前景。”

  不過,至於約翰遜真正在談論的——結構改革問題,在中國現行體制下根本無法解決。

  到目前為止,北京採取的手段便是開罪華盛頓。在2月10日的一篇社評中,官方的新華通訊社聲稱:“發達經濟體,例如美國,其政策總是主要著眼于國內,卻又總是溢出到國外。”

  新華社給出的解決方案是“加強戰略協調並堅持全球經濟治理的改革”。北京的實際意思是,在多邊機構中加強發展中國家的投票權。讓中國在例如IMF等等國際機構中發出更大的聲音,這究竟是不是個好主意,上述問題已經不重要了,因為這並不能解決中國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內將遭遇的問題。

  中國所需要的,正是G20為人民幣背書。這樣就可以為北京尋求解決方案並重獲市場信心而贏得時間。

  不過,中國高級領導人卻過於自負與傲慢——或許甚至太過缺乏敏感性——以至於不會在G20上尋求幫助。而G20對中國來説,恰恰是防止其貨幣、經濟和金融體系崩潰的最後機會

  章家敦“崩潰説”年譜

  2001年8月,章家敦的英文專著《中國即將崩潰》出版。在書中,他公開宣稱,中國過去50年在經濟、社會及政治方面累積的弊病太多太深,目前的經濟繁榮是“虛假的”,在加入世貿組織的強烈衝擊下,中國將在短時間內“崩潰”。他甚至斷言:“中國現行的政治和經濟制度,最多只能維持5年……中國的經濟正在衰退,並開始崩潰,時間會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前,而不是之後!”

  2002年他依然聲稱“WTO救不了中國”,甚至繪聲繪色地開始描繪“中國崩潰,第一幕”。

  2003年,除了借非典渲染危機之外,他還發表“香港抗議——中國的啟示錄(末日)”唱衰中國。當然,三年之後,《中國即將崩潰》幾乎成為笑柄,2003年4月底的一次座談會上,當章家敦再次重申“中國崩潰論”的觀點時,引來了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董事長兼執行總裁史瓦茲、摩根士丹利亞洲榮譽董事長華沃茲、知名投資大師羅傑斯等人的圍攻,華沃茲更是毫不客氣地説:“你的‘中國崩潰論’,只在你的書中存在,不存在於中國的現實中。”

  2004年,章家敦似乎謹慎了一些,年初發文“或許崩潰?”但是到了年終又開始彈起“即將到來的崩潰”的老調。

  2006年,信心滿滿的章先生評論指“中國處在叛亂中”,“中國已經崩潰到半路啦”。

  2007年,大約是章先生實在找不到可以炒作的話題,乾脆作了篇大文章“中國系統的缺陷”,“中國和俄羅斯如何威脅世界”。

  2008年,章家敦發表一連串文章:“北京破産”、“奧運疲勞”、“脆弱的中國”,大約是覺得心虛,又以不那麼肯定的態度撰文“中國奇跡的終結?”。

  2009年,章先生循著去年的路繼續:“中國奇跡已經開始終結啦”、“中國的統治明天結束”,大概是因為心情不錯,章先生也不忘調侃“為啥中國男足踢球那麼臭”。

  2010年,章的“中國崩潰論”似乎換了路子,在福布斯發表了“中國會把水用光麼?”同年也在雅虎新聞上發表“中國:全球下一個經濟大崩潰”。

  2011年,“中國即將到來的破産”的老調重彈,而《中國即將崩潰》已經出了2012版,章律師不懼打臉的精神實在可歌可泣。

  2012年,章先生繼續唱衰:“中國經濟,嚴冬將至”、“日薄西山:中國向太陽能産業拋出‘救生圈’”。

  2013年,章先生開始拿霧霾做文章“誰來拯救被霧霾籠罩的中國人”,接著把矛頭指向了炒黃金的大媽:“亂世將至?中國人為何瘋搶黃金?”。

  2014年,“中國房地産市場已經開始崩潰”。“中國經濟火了40年,終於要崩潰了”從文章的標題裏,似乎感覺章先生長長地舒了一口氣,但是,他哪來的自信呢?

  2015年,章家敦5月份時連發兩篇雄文,一篇裏只給中國一年時間,另一篇又預言南海會成大戰區;同年12月,他在“國家利益”網站刊文,再一次為2016年裏的中國判了“死刑”。(部分內容來自鳳凰網)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