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分析稱西方不應抹黑中國與東歐國家互利合作

時間:2012-04-27 15:41  來源:光明日報

  在中國人的印象中,中東歐是那個特殊年代凝望“外面世界”的一扇小窗,是心中一段揮之不去的美好記憶。20多年來,根植于傳統友好的中國與中東歐關係不斷取得新進展。這兩天,第二屆中國——中東歐經貿論壇在波蘭舉行,溫家寶總理與中東歐16國政府首腦舉行首次會晤。這些活動的意義不言而喻,有理由期待中國與中東歐的友好合作“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令人費解的是,在某些國家總有那麼一些人對中國外交的戰略取向“疑慮重重”,“倔強”地認為中國的一切舉動都“別有用心”。當前金融危機和歐債問題的陰雲籠罩西方,而中國的發展則蒸蒸日上,這些人的神經更加脆弱和敏感。

  前一段時間,中國“買斷歐洲論”在歐洲較為盛行。據了解,一些國家和機構想方設法阻礙中國和中東歐提高合作水準和層次。某些“專家學者”加緊製造中國“分化歐盟”與中東歐“重新結盟”的輿論。凡此種種,都是習慣了西方是世界中心,看不得別人“過好日子”心態的反映。中國先賢莊子曾講過一則有趣的寓言:鳳凰正從南海向北海遷徙,一隻剛抓到獵物的貓頭鷹見到後,大吼:“呔!別碰我東西。”從某種意義上講,西方一些人的心態和貓頭鷹很相似,他們骨子裏擔心的是中國強大以後“動他們的奶酪”。中國與中東歐友好合作沒有陰謀,有的是互利共贏的良好意願。中國無意和中東歐組成排他性的集團或“結盟”,期望的是搭建有利於促進相互合作的機制和平臺。在這方面,中東歐與中國有許多共同點。

  捷克文學家米蘭昆德拉説過,中東歐在最小的空間濃縮了最大的多樣性。這個地區傳奇的歷史、絢爛多元的文化為人類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經過冷戰後20多年的轉型,中東歐國家確定了回歸歐洲的大方向。中國尊重中東歐選擇的發展道路。“不結盟”是中國的一貫政策,我們對“搶盟友”的遊戲不感興趣。

  中國把中東歐看作對歐總體外交的一部分。我們加強同中東歐合作是為了促進同歐洲關係的全面發展。當前,中國與中東歐同處於重要的發展階段,經濟互補性強,提升合作水準正當其時。歐債問題對中東歐部分國家造成了嚴重衝擊,中國願意與中東歐國家共同應對危機,不斷拓展和加強各領域務實合作。奉勸那些總是心懷叵測抹黑中國的人,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中國的所作所為經受得起時間的考驗。中國與中東歐合作乃人心所向,中國的和平發展乃大勢所趨,不是任何人、任何勢力能夠阻擋和改變的。(歐陽實)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分享到:
編輯:吳怡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