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分析稱中東歐國家受歐債危機影響 經濟增長乏力

時間:2012-03-30 14:37  來源:經濟日報

  近日,奧地利國際比較經濟研究所公佈的報告再次降低中東歐地區經濟增長預期。這是短短幾個月內該機構第二次降低對中東歐地區國家的經濟增長預期。專家認為,雖然該地區終將會走出低谷,但這個過程可能會持續較長時間。

  去年11月,專家們還曾樂觀預期中東歐10個新加入歐盟國家在2012年將保持2.4%左右的經濟增速,而去年7月的預期更是高達3.7%。但目前的情況顯示,這些預期恐將落空。即便是繼續保持樂觀看法的專家,也已將該地區的GDP預期下調至1.5%。不過,專家們同時認為,與傳統的歐元區國家相比,中東歐新入盟國家仍能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長,2013年該地區的經濟增速將會恢復到3.2%。

  但專家們在報告中也表示,中東歐國家除了保證經濟有所增長別無選擇,因為這些國家與傳統歐盟國家相比經濟基礎較為落後,經濟增長實際上是其“追趕”其他成員國的過程,只有不斷縮小與其他老成員國之間的經濟差距,這些歐盟新成員國才可能有更好的經濟前景。研究顯示,目前中東歐地區只有捷克、斯洛伐克和波蘭3個國家有可能擺脫低增長、高利息負擔、超出承受範圍的債務水準等問題的困擾,並保持經濟活力。專家認為,這3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準將會逐漸與該地區其他國家拉開距離,呈現出相對較好的發展趨勢。

  專家預計,未來幾年內,這一地區只有上述3國和波羅的海沿岸國家的經濟增速能夠保持在3%左右,雖然這與金融危機前該地區的經濟增速仍有很大差距,但與該地區的其他國家相比,特別是與巴爾幹地區國家相比,已經是很高的預期。

  專家認為,中東歐地區經濟呈現低增長態勢,除了全球增長乏力等原因外,主要還是受到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的影響。出口疲軟和私人經濟領域負債比例較高,已經成為中東歐地區經濟發展面臨的兩個主要難題。這將會嚴重限制相關國家居民收入的提高,進而導致國內需求不斷下降,限制經濟增長。數據顯示,除了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和波羅的海沿岸國家的出口貿易相對較好外,該地區其他國家的出口貿易仍處於較低水準。

  此外,較低水準的經濟增長將會給中東歐國家的勞動力市場帶來較大壓力。數據顯示,目前中東歐新入盟10國的失業率在歐債危機期間明顯上升,低迷的經濟增長難以提供足夠的就業崗位。不過,總體上看,中東歐地區經濟不會出現像歐元區那種“真正的”經濟滑坡。(記者 謝飛)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分享到:
編輯:吳怡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