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反“獨”促統

發展與綠色 兩者可兼得

2016年03月10日 09:1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字號:    

海峽出版發行集團副總經理吳志明委員

  圖為3月7日下午,民建界的全國政協委員討論“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海峽出版發行集團副總經理吳志明委員(左)發言時説,水污染造成了一些村莊已找不到“鄉愁”,兒時能捉魚摸蝦的河流已不再清澈。建議“十三五”時期加大對江河湖泊生態保護力度。 經濟日報記者 王 晉攝

全國政協委員潘慶林

  圖為3月9日,在全國政協僑聯界討論會上,全國政協委員潘慶林(左)就綠色發展發言,鄰座的全國政協委員蔡建國(右)不時記錄其中要點。經濟日報記者 楊開新攝

  天空湛藍、湖水清澈、林木蔥蘢……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實現美好生活的基本福祉,也是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治理污染、保護環境,事關人民群眾健康和可持續發展,必須強力推進,下決心走出一條經濟發展與環境改善雙贏之路。兩會上,代表、委員們紛紛表示,經濟發展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應當走一條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發展路徑。

  精準辨識污染源頭

  推進綠色發展取得新突破,首先要精準識別污染源。唯有有的放矢,才能準確高效。

  我國目前的能源結構中煤炭佔比較大,清潔能源使用率較低。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華孚貿易發展集團公司國內貿易工程設計研究院副院長兼總建築師陳昌生認為,煤炭燃燒會産生大量的粉塵、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如果能源結構沒有較大調整,即使將大城市的污染企業搬出,也無法根治污染。

  以大氣污染為例,其主要來源是燃煤鍋爐、城市機動車以及工業污染源。全國政協委員、山東大學副校長韓聖浩説,這就要求推進煤改氣,基本取消燃煤鍋爐,加快淘汰黃標車、老舊車輛,實施國五排放標準和相應汽油標準,鼓勵使用新能源汽車,加大建設充電樁。此外,還要調整工業産業結構和發展模式,尤其是要加強對石化、化工、油漆企業産生的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整治,加大廠區建築節能改造力度。

  “廣大農村地區燃煤取暖是導致北方冬季大氣污染嚴重的主因之一。”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魯安懷建議,有條件的地區可以通過煤改氣、煤改電解決農村取暖問題。經濟條件較差的地區可以通過改善型煤生産工藝等環保技術手段,減少量多面廣的點源燃煤等廢物排放,逐步緩解冬季嚴重的大氣污染。

  “霧霾的成因之一是煤炭的分散燃燒,因此變煤炭資源的分散利用為集中利用,變粗放使用為清潔高效使用,提高煤炭的綜合使用效率是關鍵。”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大唐集團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陳進行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應加快推進能源消費方式轉變,提高電能佔終端能源消費的比例。

  強化監督問責機制

  燃煤是河北省大氣污染的重要源頭。特別是入冬後,零星燃燒的散煤更加劇了空氣污染,是形成霧霾的主要原因。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環保廳廳長陳國鷹表示,面對河北的環境現狀,政府已痛下決心,壓減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的産能。從2014年起,河北對佔工業比重超過60%的鋼鐵、水泥等四大行業實施了大氣污染治理攻堅行動,對全省域內所有252台燃煤機組實施超低排放改造工程。

  控制污染,改善能源結構是關鍵。但富煤缺油少氣的資源稟賦,決定了我國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大幅降低煤炭的使用比例。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發改委副主任吳道聞從能源發展的角度提出建議,除了鼓勵新能源技術進步、大力發展核能、適度保證新能源補貼之外,主要措施是大力推進煤炭的集中使用和管理,減少小鍋爐、小電廠等分散燃燒問題,這樣能夠大幅減少煙塵和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排放。

  “環境保護涉及很多方面,其中重要一點就是監督機制的建立。”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劉白駒表示,百姓在監督環境時發現問題,很少有能力提起訴訟。“這就要求我們有合法的公益訴訟組織,幫助老百姓更好監督環境治理。”陳昌生委員也建議,要嚴格執行對大型企業污染排放的監控和執法,設立黑名單制度,實時公佈污染指數,讓人民群眾擁有知情權,參與污染監督。

  “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GDP已經不符合時代要求,地方政府應當有這個意識。只有轉變觀念,才能切實執行與環保相關的法律。”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華僑委員會委員符興認為,當前環境整治要做好三點:一是立法,二是執法,三是問責。他表示,環境整治對人大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把生態環境保護納入法制化、制度化軌道。人大要從立法和監督兩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加強立法,實現生態文明建設各個方面有法可依;另一方面,要抓住突出問題,針對薄弱環節加強監督,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法制支援。

  “環境保護不缺立法缺監管。”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節能環保低碳協會會長劉國田表示,一些小企業會在夜晚偷偷燃燒廢棄垃圾,這種嚴重破壞環境保護的行為雖然有法律約束,但是卻很難監管。為此,他建議建立“環保公安”機制,讓環保部門與公安部門形成聯動,雙重管理,加大監管力度。

  大力扶持環保産業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産業,把節能環保産業培育成我國發展的一大支柱産業。發展節能環保産業,不僅為我國經濟增長提供了新動能,更為污染治理和環境保護提供了堅實的産業支撐。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環保産業協會副會長、湖南省環保産業協會會長劉正軍認為,發展環保産業,首先要堅持自主創新,掌握環保核心技術。“我們的技術成本比國外低,而且更符合中國國情。”在掌握核心技術的基礎上,還要根據需要引進國外成熟適用技術。“建議制定有針對性的優惠政策,博採眾長、為我所用,尤其是加大對民營企業海外投資並購和技術引進的支援力度,給予更多的指導和更好的服務”。

  環保産業要發展,必須優化環境。據統計,2012年至2015年,節能環保産業總産值從29908.7億元增加到45531.7億元,年均增長14%,已經成為穩增長、調結構的重要支撐。但與此同時,行業發展也還存在競爭較為無序、法律法規和標準建設滯後等問題。

  全國政協委員、山西大學副校長劉滇生發現,綠色建築節能、環保、宜居,但推廣起來非常困難。“最大的難題仍然是成本”。他建議相關部門應出臺配套政策,對節能環保産業進行扶持。

  全國人大代表、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吳清海在調研中同樣發現,目前國家對新建建築沒有相關政策,阻礙了新建建築合同能源管理的推廣和社會認識,容易造成建築建成後成為高耗能建築再進行改造的導向。他建議將新建建築的合同能源管理納入激勵範圍,鼓勵新建項目採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制定與既有建築相類似的激勵政策。

  “節能環保産業屬於典型的政策主導型、法規驅動型産業。”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公司董事長王小康表示。“十一五”以來,隨著我國對節能環保要求的不斷強化,我國節能環保産業保持以年均15%到20%的速度增長。從發展趨勢看,今後一段時期,我國對生態治理和節能環保的投入不斷加大,對節能減排的要求將進一步強化,因此未來我國節能環保産業在較長時間內仍將保持15%到20%的增長速度。預計到2020年節能環保産業産值規模將超過10萬億元。(經濟日報記者 李 丹 何 偉 梁 婧 沈 慧 溫濟聰 李 靜 鄭 斌 朱軼琳 李 哲 金 晶 姜天驕 林紫曉)

[責任編輯:李學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