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城市裏用共用汽車不科學? 停車難停車亂引爭議

2017年09月13日 16:00:39  來源:北京晚報
字號:    

  停車難 停車亂引爭議——城市裏發展共用汽車不科學

  TOGO途歌、Gofun出行、一度用車、北京出行……各家共用汽車公司近兩年攻城略地、群雄角逐,然而,在便利市民的同時,停車端也涌現出一些問題。停車點位置分佈、停車場容量偏小、能否停進居民小區等,都成了討論的話題。

  相比于車輛的類型、價格,用戶對共用汽車體驗感的好壞更取決於取車、還車是否便利。尤其是用戶在停車端的使用感受,成為影響共用汽車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停路邊?

  佔道亂停亂放,多為用戶圖方便

  工作日的上午,金隅國際大廈前,豎著C座指示牌的路口,一輛寫著“輕享出行”的橙色共用汽車引人注目。該車所處位置,是一處收費停車場。停車場內道路一側劃有停車位且有不少空位,但該共用汽車卻停放在道路另一側的非停車位,佔據了一部分人行通道。

  “這算是違規停放,多數都是用戶圖方便直接靠邊就停了。正常來説,應該停放在劃定的停車位裏。”停車場工作人員介紹説,平時停車場會有保安巡邏,當發現不按照規定停放的共用汽車,將聯繫共用汽車的工作人員,讓其將車輛按照規定停放或者駛出停車場。

  上週日早晨,望京南湖公園北門前,一輛藍色共用汽車橫停在非機動車道上,來往行人和非機動車只能繞行。記者搜尋相關資訊後發現,南湖公園北門前的免費停車區域被該共用汽車品牌指定為停車網點,但由於免費停車區域與非機動車道毗鄰,此違停的共用汽車已被正常還車。南湖公園的保安人員表示,免費停車區域被該共用汽車企業設為指定網點,他對此並不知情。

  停車場?

  早晚高峰常爆滿,走冤枉路難避免

  週一晚上7點多,黃亮和他姐姐在手機上預訂了一輛Gofun出行共用汽車。為了取車,姐弟倆走進了朝陽大悅城後面的立體停車場內,軟體顯示該停車場當時共有三輛車可用。

  對於當天汽車限號,工作在五環、家住通州的黃亮來説,使用共用汽車回家可謂省心。但停車煩惱也比較明顯,“家附近規定的停車場經常爆滿,今天就要多開幾公里,去另外的合作停車場停車”。

  為此,黃亮和他姐姐“設計”了一套停車方案——“先將共用汽車開回家,姐姐取出自家的車,我們一人一輛車,將共用汽車開到幾公里外的停車場歸還,最後我坐姐姐的車回家。”黃亮表示,共用汽車的出現方便了上班族,停車網點雖然不少,卻存在“最後一公里”的問題。

  沙鵬飛的遭遇和黃亮類似。上個月,沙鵬飛使用一度用車去宣武門附近辦事,在選定停車網點後,他便開車前往。然而,他很快發現,選定的停車網點比較難找,一番折騰到達停車網點,卻發現該車場已經停滿,只能繼續選擇周邊網點前去停車。“多花了幾十分鐘時間,車費增加不説,還跑了冤枉路”。沙鵬飛告訴記者,共用汽車公司設置的停車網點和車場容量都有提升空間。

  除了停車場經常爆滿的煩惱外,一些共用汽車公司要求的“網點取網點還”模式,也被發現並非“滴水不漏”。上班族周蕓告訴記者,自己曾在App裏看到定福莊附近的車場有4輛車,但到達車場後卻發現只有兩輛,“證明有兩輛車不在車場內。”至於原因,她猜測可能用戶在手機上選定了該停車場,但並未將車開進去,只是停在了附近。周蕓疑惑,“不知道這算不算一個缺陷,因為我親眼見到有人將共用汽車停到定福莊西街街邊,而那裏根本不是固定停車場。”

  停小區?

  

  業主車位有限,多數小區説“不”

  和平裏街道柏林寺小區,一輛TOGO途歌公司的smart共用汽車停在院內停車位上。從手機App上的資訊可以看到,該車已經在車位停放了5小時以上。

  “不知道具體什麼時候開進去的,有時進小區的車輛多了,一不留意就放進去了”,柏林寺小區東門門衛告訴記者,該小區屬於家屬院,院內車位比較有限,不支援共用汽車進入小區停放。

  “車位緊張不説,一旦停進去了,出門時候誰交停車費?”小區門衛告訴記者,共用汽車在小區內停車(尤其是長時間停車)所産生的費用,可能引發糾紛。綜合考慮,小區不允許共用單車、共用汽車駛入停靠。

  而在東直門街道香河園北裏,門衛劉大爺稱,安保管理方同樣不允許共用汽車駛入小區。“佔車位啊,我們這個小區總共125個固定車位,8個臨時車位。這8個臨時車位還得14輛車來搶,人家都交了費的。”劉大爺稱,上個月底的一天晚上,曾有一輛共用汽車進入小區停在業主車位上,業主等了許久都沒人來用車。最終,小區業主只好把自己的車開出小區,去馬路邊尋找車位停車。

  記者走訪三元橋、太陽宮、朝陽大悅城周邊多個小區發現,多數居民小區對共用汽車駛入停車持拒絕態度。拒絕共用汽車停進小區,物業安保管理方面的理由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類:業主車位有限、存在安全風險、管理上沒有義務等。

  對此,一度用車表示,車輛可以在行駛中途進入小區,但停車結算只能在指定停車網點完成,否則車輛會一直計費;TOGO途歌答覆,支援在所有正規停車位停靠,如小區有合法、公共、便於下一位用戶使用及不妨礙業主私家車進出的車位,可以停靠,但堅決反對佔據業主車位停車的行為;Gofun出行則表示,已在本市一些停車條件成熟的小區實現了停車合作,只要軟體中標明可以停車的小區,用戶就可放心停靠。

  觀點

  停車難的深層原因

  是角色錯位

  “目前,共用汽車的停放點遠遠不夠,但市場需求量又很高,企業著急也沒有用。北上廣等城市,本身停車位就很緊張。共用汽車出現後,這個矛盾更突出,解決不了。”在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國家資訊中心分享經濟工作委員會專家委員朱巍看來,市場對共用汽車的需求量很大,但可操作性並不高。停車難題只是表像,更深層次的問題在於共用汽車本身的角色錯位。

  朱巍説,在構成“網際網路+”的交通出行方式中,共用汽車、共用單車、網約車等元素之間,應該有層次區別。之所以共用汽車停車難題突出,原因在於模糊了共用汽車本身該有的角色。他舉例,在城市日常出行領域,公交、網約車、順風車應是市民主要考慮選擇的;解決500米範圍內的距離應靠共用單車;市民去郊區遊玩、遇到特殊事件、遠端旅遊等,才是共用汽車該承擔的角色。現在的問題是,由於共用汽車價格相對便宜,資本推廣等因素,以上功能模糊了。本來市民可以選擇公交或網約車出行抑或組合出行,卻選擇了共用汽車。

  “面對市場驅動,資本往往是盲目的。然而,從城市裏的一個點到另一個點,提倡用共用汽車,並不科學。”朱巍建議,相關方面不要過多考慮如何解決停車位緊缺,反而應當思考共用汽車角色、功能和定位。在市民的日常出行領域,共用汽車不應充當主要角色。共用汽車更側重於城市周邊、城市之間的使用,這種發展模式才是正確的。主筆 李松林

  實習生 黃松煒 陳潔玲 文並攝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