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共用汽車市場急速升溫 停車難、押金風險等引擔憂

2017年08月31日 09:52:00  來源:北京晨報
字號:    

  原標題:“共用之爽”能克 “共用之癢”?

  共用汽車市場急速升溫 停車難、押金風險等引擔憂

  近日,交通運輸部、住房城鄉建設部聯合發佈《關於促進小微型客車租賃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鼓勵分時租賃新業態發展,合理確定分時租賃在城市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的定位。這讓共用汽車市場急劇升溫。有諮詢機構預計,到2020年,共用汽車的整體市場規模將達92.8億元。此前,與共用汽車有高度行業相似性的共用單車,因亂停亂放等問題被一些城市“踩剎車”。那麼,共用汽車是否會重演停車難、押金風險等“共用之痛”?近日,“新華視點”記者展開了調查。

  趨勢 政策不斷釋放推動信號

  業內表示,事實上,共用汽車跟網約車幾乎是同時落地,但網約車逐漸形成規模並規範化,而共用汽車始終不溫不火。這次指導意見的出臺,明確了對共用汽車的支援以及鼓勵,把共用汽車推到一個新的風口。

  記者了解到,一些熱點城市此前已經陸續出臺管理和鼓勵措施。

  比如,上海于去年1月份出臺《關於本市促進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進一步加大對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業的政策支援力度”。

  今年4月,廣州道路運輸行業協會發佈了共用汽車自律性服務規範,規定廣州共用汽車平臺將實現“不良信用共用”。今年7月初,深圳市交委發佈《關於規範汽車分時租賃行業管理的若干意見(徵求意見稿)》,提出“引導和鼓勵分時租賃經營者使用純電動車輛,減少道路交通排放”。

  企業明顯接收到政府所釋放的積極信號。“新規認可了共用汽車在整個城市公共交通中的地位與作用,更加堅定了我們對行業前景的信心。”Gofun首席運營官譚奕表示,Gofun明年計劃將所覆蓋的城市數量拓展到50至100個,全國總車輛數增加到5萬輛左右。

  TOGO途歌CEO王利峰告訴“新華視點”記者:“有的城市將共用汽車作為新城區發展和拓展人氣的重要利器,市場反響與友好程度明顯提升。”

  因大城市牌照資源稀缺,此前共用汽車以使用新能源汽車為主。但近期,寶馬與奧迪等中高端傳統燃油車也殺入戰場,為用戶提供了更多選擇。

  體驗 方便嗎?便宜嗎?安全嗎?

  記者近日體驗了北京市場上主流的共用汽車。

  ——方便嗎?“一刷就能走?”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記者在體驗中發現,各個平臺流程基本相同:先下載App,登記註冊,上傳身份證和駕駛證,等待後臺審核。審核通過後繳納押金,就可以開始用車了。

  打開平臺的App,可以看到距離自己最近的取車點。有的平臺需要去固定停車點取車,有的平臺推出“接力用車”服務,因此隨處都可能有車。不過,找共用汽車就沒有找共用單車那麼方便了。記者有一次去找顯示停在某廣場的車,但地上、地下花了半個小時也找不到,只能放棄。而到達目的地後也可能找不到停車位,有一次某平臺App顯示距離記者最近的十多個車位點都已停滿。

  ——便宜嗎?不同共用汽車的使用價格不同。目前北京市內多數平臺按“公里+分鐘”計費,總體而言車型越好價格越高。記者所接觸的共用汽車中,租用價格最高的寶馬Mini,其里程費為2.8元/公里,日間時長費為0.48元/分鐘。最低的為普通新能源車型,計費1.2元/公里,日間時長費為0.1元/分鐘。而某網約車平臺的普通快車,里程費為1.6元/公里,時長費為0.5元/分鐘。

  28歲的劉佳使用共用汽車已經將近3個月了,總共用了20多次,很多平臺都用過。“我覺得短途來説,共用汽車還是比網約車划算的,但長途就不一定了,因為共用汽車是里程費和時長費雙重計費的。”劉佳説,“但比私家車肯定是便宜的,畢竟養車要花不少錢。”

  ——安全嗎?車況是確保安全的基礎。相比較共用單車而言,共用汽車的車況就複雜多了。記者發現,有些車有剮蹭痕跡,有輛車的右後部甚至被撞出了一個大窟窿。有的車啟動後顯示要更換機油,致電客服後被告知“這並非大問題,可以繼續使用”,並表示使用後會有工作人員過去處理。車內的乾淨整潔狀況也有很大區別,有些車內有垃圾和污跡,煙灰缸內未清理。受訪平臺的車輛維護頻率不一,有的平臺稱每次使用後均會有工作人員上車檢查,有些平臺是在24小時或48小時內維護一次。

  痛點 停車難等如何破解?

  艾媒諮詢發佈的《2016-2017中國網際網路汽車分時租賃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網際網路汽車分時租賃市場規模達4.3億元。預計到2020年,整體市場規模將達92.8億元。

  記者梳理髮現,目前國內已經有多家共用汽車平臺獲得上千萬融資。王利峰表示,今年4月公司完成4000萬元A+輪融資,由真格基金和拓璞基金共同投資。目前公司已經累計融資8000萬元,很快就會公佈B輪融資情況。北京一度用車資訊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龐義成表示,到目前公司已經完成了三輪融資,累計2億多元。

  跟共用單車一樣,一方面,共用汽車的快速發展為很多消費者出行提供了全新選擇,另一方面也為城市交通管理帶來新挑戰。受訪人士表示,共用汽車的發展尚需突破若干行業痛點。

  ——是否會加劇交通擁堵?“北上廣深對於新增車牌實際上是控制的,從供給端來説,新增是受限的,所以汽車保有量並不會因為共用汽車的出現而急劇增加。”王利峰説。

  譚奕表示,現在私家車的利用率不超過5%,相比較而言,共用汽車的利用率大大提高。“隨著共用汽車的密度和數量越來越多,便利性越來越強,共用汽車的便利程度和密度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我相信一部分人會考慮放棄私家車。”

  ——能否用信用替代押金?在繳納押金上,共用汽車在用車前需繳納幾百至上千元不等的押金,退還時間長,風險由用戶承擔。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李俊慧説,各個平臺或企業利用押金歸集大量的資金,會顯著增加用戶資金風險。指導意見鼓勵分時租賃經營者採用信用模式代替押金管理。

  李俊慧認為,從共用單車目前的發展經驗來看,鼓勵“免押金”以及類似基於支付寶、微信的“免押金”用車方式已經相繼出現,這表明“不收取押金”也能實現對用戶的合理約束,值得共用汽車借鑒。

  ——能否解決停車難問題?共用汽車受限于“停車位”,僅在部分城市或區域可做到“隨處可還”。當前共用汽車行業最大痛點就是“停車不便、租還不便”等現實問題,共用汽車如果亂停亂放,給交通秩序帶來的影響甚至會超過共用單車。

  對此,指導意見從頂層設計層面提出在“人流密集區域的公共停車場為分時租賃車輛停放提供便利”以及“鼓勵探索通過優惠城市路內停車費等措施”等兩大鼓勵機制。

  城市交通專家徐康明表示,共用汽車在某種程度上承擔公共服務功能,在道路和停車資源上適當使用社會資源是合理的。北京出行經營管理中心副總監張伯緯等表示,要解決因停車位不足産生的亂停亂放問題,需要平臺通過技術手段加強監測,建立違章用戶信用檔案。同時也呼籲管理部門盤活利用率低的停車位資源,開放給共用汽車平臺。

  據新華社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