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隨取隨停”困住共用汽車 政府發聲“鼓勵發展”

2017年08月17日 15:27:09  來源:北京晚報
字號:    

  公眾出行需求變得多元,共用經濟環境逐漸成熟。這樣的“共用浪潮”裏,汽車行業自然也介入其中,而新能源汽車的分時租賃公司更是令人關注的“弄潮兒”。目前,北京已擁有約1.2萬輛共用汽車,已入局三年的北汽新能源車佔了近七成。

  本月,“隨借隨還”、“隨取隨停”的純電動共用汽車進駐了北京熱點區域,讓共用汽車也可以像共用單車一樣掃碼後快速使用。北汽的共用汽車平臺“輕享出行”目前已投放近200輛北汽新能源EX200都市SUV純電動汽車;在京擁有1100台分時租賃共用汽車的首汽GOFUN也表示已在京佈局300多個固定取還車網點,8月底會加速升級為“隨意停放”模式;神州租車則宣稱,早已啟動對分時租賃業務的深度研究,目前相關技術後臺已經搭建完畢,會選擇合適的時機上線。

  夜租費15小時才50元

  李先生第一次使用共用汽車是在一個晚上,“雨很大,打不著滴滴,然後我在路邊看到了它。”李先生説:“相比滴滴打車,輕享汽車的晚間夜租費用更便宜,且訂單能從晚上六點持續到早上九點,15個小時才50元。”不過,也有不那麼“美好”的使用體驗:“有一回我找不著車,輕享人員接到我調車的請求,兩小時後才把車輛調到公司樓下,太慢了。”

  用戶小丁介紹,他家住在望京西路,從單位到家的距離是15公里,不堵車的情況下,20分鐘就到家了,單次使用費用在30元左右,比起打車每次能節省近20元,“而且能在特來電和星星兩家充電運營商處免費掃碼充電”。

  “新能源車起步速度特別快,沒有噪音,開著挺舒服”,週末帶孩子去郊區旅行,武女士最近的首選是共用汽車。但是對郊區不夠熟悉的她認為“充電樁不是特別好找”是最大的問題。此外,她的婆婆住在沒有設電子圍欄的西城區,武女士使用共用汽車去探訪時無法還車,只能一直“計著費”。

  此外,多位用戶也表示,目前北京的共用汽車一直受制于停車網點不夠、續航里程和充電樁的制約,無法真正做到隨借隨還,北京市場中運營的純電動共用汽車大多數採取A借A還或A借B還模式,並沒有特別便利。

  停車費還是痛點

  上周,記者下載了輕享出行APP進行體驗,安裝完成後發現可以通過兩種方式進行註冊,一種是使用手機號註冊,需要交納1000元押金。另外一種是芝麻信用免押金註冊,只要你的支付寶芝麻信用高於700分,就可以享受免押金用車服務。隨後記者使用芝麻信用免押金註冊服務,同步授權個人資訊後,補充上傳了駕駛證,不到3分鐘就收到了“初審通過”的消息。

  打開APP後,記者看到了附近待租車輛資訊,包括車輛顏色、型號、停放位置、電量、剩餘續航里程。APP裏的收費價目表顯示,輕享出行EX200車型的價格由不計免賠險、時長費、里程費三部分組成,其中不計免賠險為每訂單3元、時長費為每分鐘0.2元、里程費為每公里1.6元。APP上,包括國貿、建國門、三里屯、望京等熱點地區的電子圍欄也一目了然。

  “停車難、停車貴”是車主們普遍面臨的一個痛點。為此,“輕享”開始嘗試採用優惠券減免停車費的方法。記者打開“輕享”APP,附近的一輛共用汽車顯示“停車費14元,補償20元代金券”。輕享出行相關負責人解釋,若下一位用戶在停車場提取該車,系統會在10分鐘駕駛時間後自動返還高於停車費的優惠券,用於本次車輛訂單減免,通常為10元到20元。此外,“輕享”運維人員會把在停車場停放超過2小時的共用汽車抓緊優先進行智慧調度,防止下一位用戶交付過高的停車費。

  首汽GOFUN方面則表示,“首先,北京因為有新能源車輛號牌限制,目前沒法兒增加車輛投放。其次,相較‘固定停’模式,‘隨意停’的模式對運維壓力會加大,特別是技術上要做好準備,包括系統上的計時、推送等,但是,我們的‘隨意停’還是將在8月底成熟後上線。下一個人要交上一個人的停車費,我們會考慮用車券形式返還給付停車費的用戶。”

  政府發聲“鼓勵發展”

  如今共用汽車的理念在逐步接近共用單車,以滿足人們便捷性、經濟性和樂趣性的需求。而就停車模式而言,交通部公路交通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浩認為:“固定網點取還模式和自由取還模式都有自身的應用場景,適應不同的需求,無分優劣。”自由取還模式使消費者出行更便捷,但對線下智慧調度和維護運營能力的要求較高,未來將有更多企業探索該模式。

  業內還有一種聲音認為,共用汽車的發展趨勢與共用單車不同,未來局面將會是多巨頭、少寡頭、群雄並起。“其實,相比共用單車,共用汽車的誕生時間更早,但並沒有像共用單車一樣出現爆髮式的增長。”王浩解釋説,共用單車企業通過投入鉅額資金,迅速擴大規模,而共用汽車資産大、運營重、門檻高,需要更加精細化的管理。未來,鋪設大規模點位的共用汽車企業能在區域內形成強大的競爭能力,小規模企業也能憑藉獨特的運營模式來取得市場的認同。

  政府層面的重大利好消息其實已于8月上旬傳來,交通運輸部最新發佈了《關於促進汽車租賃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明確鼓勵共用汽車分時租賃模式。確認“分時租賃是傳統汽車租賃業在服務模式、技術、管理上的創新,改善了用戶體驗,為城市出行提供了一種新的選擇,有助於減少個人購車意願,有助於緩解城市私人小汽車保有量快速增長趨勢以及對道路和停車資源的佔用,應當予以鼓勵發展。”

  記者也看到,《徵求意見稿》特別提出鼓勵探索城市路內停車費優惠等措施,以促進分時租賃的發展。相關政府部門也認為,從目前發展情況看,“停車難”是分時租賃經營者面臨的突出問題,尤其在一、二線城市核心地段。同時,受停車場地限制,用戶只能定點取車、定點還車,影響了使用便捷性和用戶體驗。通過停車費優惠等方式,推動在城市路內停車泊位“隨取隨還”,可為分時租賃發展創造有利條件。另據了解,目前國內已有部分城市開展積極探索,通過企業與當地政府簽訂協議,只需每年繳納固定費用,其車輛即可在市區內合法劃設的路內免費停放,極大便利了社會公眾的使用,也加速推動了共用汽車能像共用單車一樣便利取還停放的腳步。

  本報記者孟環 實習生伍穎欣 J147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