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外賣小哥英文送餐受熱捧 為充實生活放棄“鐵飯碗”

2017年04月03日 09:00:02  來源:北京晨報
字號:    

  在亦莊有這樣一位“非常態”的外賣小哥,他是地道的北京人,還是送餐隊伍裏屈指可數的本科生,使用英文短信與顧客交流更是習以為常。昨天,這位外賣小哥告訴北京晨報記者,曾抱著“鐵飯碗”的他,為過上嚮往中充實的生活忍痛改行。起初,學英文只為向外國人要好評,但隨著興趣漸濃,他開始主動用英語與客人交流。如今,他和片區內不少外國人成了朋友,希望自己以後能用英文報菜名。

  這個“藍胖子”是單王

  胯下電動車,背起外賣箱,一個體態圓圓的外賣小哥疾步走進寫字樓,只見他一邊爬樓,一邊用手機撥打電話。“小夥子這麼胖還送得這麼快,必須給好評。”剛接到餐的顧客拍拍他的肩膀,頻頻點頭。抹了抹藍色頭盔裏流下的汗珠,這位外賣小哥娓娓道來,他叫李濤,是地道的北京人,在亦莊經濟技術開發片區內,不少人喜歡親切地稱他“藍胖子”。指著身上的藍色外套,他笑著説,“你看,‘餓了麼’沒我能穿下的工服,所以現在買衣服基本上都挑藍色的。”

  雖然李濤的體型與一般外賣小哥的形象不同,但他通過自己的送餐品質很快打消了領導和顧客的顧慮,“現在一口氣爬七八層樓沒問題。而且我力氣大,一次可以多背好幾單食物,節省顧客等待時間。”而説起李濤,該片區負責人也豎起了大拇指。“動作不但一點都不慢,還特別勤快。上個月還拿了我們片區的單王。平時,一些別人不願意送的偏遠地段,他從來都不推辭。”

  放棄“鐵飯碗”尋發展

  “80後”的李濤從去年才開始加入到送餐隊伍中,而他之前的工作是一名政府機關的在編職員。放著來之不易的“鐵飯碗”不要,為何來做外賣小哥?李濤堅定地説,“我不認為工作分三六九等,大學生去養豬、養雞的也大有人在。行行出狀元,年輕人就應該靠著雙手幹自己喜歡的事。”原來,此前循規蹈矩的工作和不高的薪水讓這個熱血青年壓抑難熬,“我喜歡和人打交道,希望可以從基層鍛鍊,積累資金和經驗,相信以後會有好的發展機會。”如今,李濤除送餐外,已開始涉及片區內的調度工作。

  李濤告訴記者,起初家人十分反對他的決定,“他們覺得大學生去送外賣,有點丟人。”但隨著他幹得風生水起,樂此不疲,家人也就接受並開始支援他的選擇。更難得的是,每月除了自己生活所需外,李濤還能給家裏一些補貼,“家裏的電器都換新的了,老人們別提多高興了。”

  打算學習用英文報菜名

  “Your order has been sent to eating,could you please give a five star praise?I wish you enjoy your dinner and smooth work!”(您的餐已經送到,麻煩您給個五星好評!祝您用餐愉快和工作順利!)現在,每次送完餐之後,不管對方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李濤都會發一條中英文混搭短信。“其實我英語並不好,從學校出來後,一些簡單的單詞都記不清,起初為了向顧客要好評,所以強迫自己學習。”

  記者了解到,在亦莊片區內,分佈著很多外企,送餐中和客戶溝通時,他時常會出現交流上的困難。“聽不懂對方的要求,還會鬧出尷尬。”於是,為了更好地完成送餐,李濤開始重拾英語。每天回家後,他自覺做起功課,拼寫英語單詞,然後利用每天下午休息時間,他還會到外國人開的餐廳拜師請教,就這樣一來二去,他如今掌握了用短信與外國人交流的本領。

  如今,片區內一些外國人和李濤成了朋友,在他的帶動下,不少同事也開始學習英語。李濤自豪地説,“幹一行愛一行,想把外賣送好也是個技術活。我現在正打算學習用英文報菜名,希望以後能用英文給顧客介紹,也能流暢地用英語跟對方聊天。”北京晨報現場新聞

  記者 郭丹

  線索:辰先生

[責任編輯:黃露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