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高校為何盛産熬夜族 79%受訪者表示在23點後入睡

2017年03月20日 08:50: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淩晨2點,戴著三層防塵口罩的邵思齊繼續研磨著土壤和植物材料。粉塵讓他有點睜不開眼。他在心裏盤算著:實驗室4天后關門,今天要磨好土,粉好樣,明天浸泡過濾,然後預約上機。

  邵思齊是四川一所高校2013級本科生,兩年前主動要求進入導師的課題組參與科研。在去年9月,他相繼收到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的碩士研究生推免錄取通知書。

  在他看來,科研之路並不輕鬆,甚至“有些艱苦”,熬夜更是家常便飯。“晚上12點,我把第五次預實驗的結果發給導師,他依然‘秒回’我。”邵思齊笑著説,“雖然他第六次‘粉碎’了我的‘玻璃心’。”

  3月13日,中國高校傳媒聯盟面向全國20701名大學生發起投票,數據顯示,23點之前就寢的受訪者佔21%,23點到零點之間就寢的佔52%,22%的受訪者表示在零點到淩晨2點間就寢。在受訪者中,認為就寢時間在23點之後即為熬夜的佔35%,選擇零點之後的佔53%,選擇淩晨2點以後的佔12%。

  大學生熬夜理由特別多

  邵思齊坦言,科研之路上,自己不敢説勤奮,很多學生的努力程度遠在他之上。他提到同實驗室的師兄,整個寒假都“泡”在實驗室裏。為了拿到“最好最嚴謹”的實驗數據,二十五六個小時的實驗過程師兄都會實時監控。

  “整個實驗過程期間是沒有覺睡的,回去補睡,然後再利用隨後的兩三天讀論文和資料,對比實驗數據找問題。”他解釋,“這兩三天也是‘緩衝’,為下一個實驗過程做身體和知識的準備。”

  天津一所高校2014級本科生陳倩倩在上一個寒假和同學參加了“2017全美數學建模大賽”,比賽一共4天,他們在賓館裏“關”了4天,也熬了4天的夜。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