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江湖大哥”曾2次判刑7次戒毒 現成十佳志願者

2017年03月17日 07:10:03  來源:大洋網-廣州日報
字號:    

  原標題:大哥”從善記:三十年恍如隔世

周慶春

  周慶春

在番禺監獄,周慶春和服刑人員交流,分享經歷。

  在番禺監獄,周慶春和服刑人員交流,分享經歷。

  三十年,“江湖如夢”。

  他曾是江湖上的“大哥”:兩次判刑,一次勞教,七次強制戒毒。

  他現在是一名廣州義工:到醫院幫助病人,去戒毒所、監獄分享自己的經歷,幫助迷途少年。

  曾經的“燈紅酒綠、刀光劍影”,在如今的他看來,像是在另一個世界做了一場大夢。夢中的生活不真實,自己更不真實。

  在做義工過程中,他不僅內心得到了三十年未有過的平靜, 最近還被評為“廣東十佳志願者”。

  彎腰、握手、微笑,49歲的周慶春待人極其謙卑,身材並不高大,甚至還有些瘦弱。然而,四五年前,他還是社會上所謂的“大哥”。

  “天的另一邊”

  在回憶過往經歷時,他不自覺地撿起地上的枯枝,手中一截截折斷,撿起、再折斷,像一個做錯事的孩子一樣不知所措。

  1968年出生的周慶春,7歲之前一直生活在海南定安縣的農村,從小就和叔公叔婆生活。

  父母則在五十多公里外的海口,帶著他的哥哥、姐姐在城市生活。

  對那時的生活,他只記得,從小他就比較頑皮,和村子裏的孩子們一起“到處搗亂”,由於叔公叔婆年紀已很大,也不怎麼管這個頑皮的孩子。“他們想管也管不住。”

  父母則是每年過年時,才和哥哥姐姐一起回家一次。他覺得海口就像是在“天的另一邊”,父母在那麼遙遠的地方。

  在他有限的記憶中,他回憶説,他記得有一年父母春節回來,在哥哥姐姐都睡著之後,母親拿著給他的橘子來到他的床邊,給他剝橘子吃。“哥哥姐姐都沒有吃到,那個橘子是專門留給我的。”

  在7歲時,他來到了父母工作生活的海口上小學,但他似乎沒有從過去的“自由”中回過神,不願意學習。

  “到14歲時,我才上到小學四年級。”周慶春説,那時,他已經和社會青年來往,由於打架,他被校長勸退了。

  流浪街頭打架判刑

  “那時候不敢回家,只是在街上游蕩。”周慶春説,被退學是在春節後,天氣還有點冷。他就和朋友“混”在一起。這些朋友都是靠在市場偷竊為生,但他始終沒有偷過,只是在一旁看。

  周慶春説,有時候,朋友們會帶他到家裏睡覺。“都是等他們父母睡著,偷偷把我從後門帶進去睡上一晚。”

  實在沒辦法去別人家睡,他就在市場賣衣服的竹棚裏,趁人家收檔,躲在下面睡上一晚。最後,還是他哥哥將他找到帶回了家。

  周慶春説,那時候他講“義氣”,也喜歡打架,所以當朋友受欺負會挺身而出。

  因為打架,他15歲第一次進入監獄,被判了有期徒刑五年。

  “從來沒怨過父母”

  他回憶説,當時有個在學校的朋友被人欺負,他就糾集了8個“朋友”一起去報復別人。

  打架時,他拿著棍子,“不小心”把別人的一個脾臟打破了。

  當得知他“闖大禍”時,曾在公安系統工作過的父親,專門帶警察到家裏去守,找他曾經的朋友問他下落,最後還是父親將他帶到了警察的面前。

  “但是我從沒怨過父母。”周慶春説,父母都管教過他,但是他從來不會聽,坐牢是因自己做錯了事。

  之後,周慶春便被關到了位於廣州的廣東省少管所,一待就是五年,最後,由於表現出色,被減刑了5個月。

  兩次判刑七次戒毒

  出獄後,周慶春回到海口,在第二天,就迎來近百個“朋友”看望。

  “我當時還勸他們不要打架”,周慶春説,但“朋友們”告訴他,可能剛出來還不大習慣,潛臺詞是,“説不定今後你打得還兇。”

  結果,不到一年,正在姐姐店裏幫客人理髮的他,又因為朋友被打,拿起砍刀就出去了。

  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到21歲時,便有老闆找到他“看場”,自己也成了“大哥”。

  “那是種使喚人的感覺。”周慶春説,當時年輕的自己認為當“大哥”有地位、有面子,“要風得風,要雨得雨”。

  他説,如今偶爾靜坐時,還會有過去的片段浮現在腦中,則是不舒服的感覺。當時的生活是不斷報復別人,也不斷地過著別人報復自己的日子,甚至有人曾拿槍對著他。

  由於老闆吸毒,他也跟著吸起了毒品。此後,周慶春兩次被判刑,一次五年、一次九個月,一次勞教,一年半時間,七次強制戒毒。

  為女兒決心改變

  那時候做“大哥”的他已經結婚還有女兒,但他幾天才回家一趟。

  有一天他走到門口,聽到妻子哭著對在懷裏哭的女兒説:“哭什麼哭!你沒有爸爸了!你爸不要你了!”

  “我當時就愣在門口了,不知道過了多久,可能是幾十秒,也可能是幾分鐘。”周慶春説,那時吸毒的朋友很多都去世了,而他又能再活幾年?到時候妻子和女兒怎麼辦?

  一直在混沌中生活的他,第一次想到了“責任”,作為父親的責任。“如果今後女兒長大知道了我現在這個樣子,她還能抬得起頭嗎?”

  他再次想到了母親,母親已老去,而他沒有盡到兒子的責任。

  妻子對女兒的話,讓他從夢中醒了過來。周慶春説,那一刻,他有種恍如隔世的感覺,之前的種種風光都那麼不真實,而眼前的家人才是真實的。

  這次,他決定改變自己。

  去監獄戒毒所分享經歷

  “只要你願意改,我就不會放棄。”這是周慶春的姐姐一直告訴他的話。此時,他才真正地聽了進去。

  2012年,他隨著姐姐來到廣州,開始在一家公益組織邊做義工邊戒毒,一做就做了四年多。前幾個月由於戒毒特別沒精神時,他並不覺得內心空虛,因為有很多東西要學習,他説,就這樣漸漸地適應了沒有毒品的日子。

  義工周慶春會到醫院幫助病人,去戒毒所、監獄分享自己的經歷。

  “此前,我的人生很迷茫,充滿了罪惡感。”在每次進行分享前,周慶春總會這樣講述自己。他經歷的種種過去,往往能夠引起臺下觀眾十二分的注意。到了最後,他也總會感謝親人:“我母親這三十年來,從來沒有見到她開懷大笑過,但是這兩年來,我會經常聽到她的笑聲。在打電話時,母親的第一句話就是説,我很開心,很健康,只有我健康了,你才能在外面好好地工作。”而到此時,觀眾已從震驚中感受到真實的親情,許多人熱淚盈眶。

  但在出門分享經歷時,周慶春也會碰到一些“尷尬”。

  由於曾吸毒並有案底,所以,他在車站等公共場所時,往往成為警察關注的對象。“有一次是去時被驗了一回尿,回來又被驗了一回尿。”

  對此,他並不在意,有時他會主動向警察遞去身份證,説“我曾經吸過毒”,對方則會看著他説,“看你臉色挺好,不像。”

  被評“十佳”志願者

  “姐姐説能夠讓我改變,社會上就少了一個做惡事的人,她也算是做了件善事。”周慶春説,正是姐姐和家人對他不放棄,他才能迷途知返。

  之前,他曾在看守所碰到“朋友”的兒子,那個年輕人也沾染了不良的習氣。在周慶春開始改變後,他便教導這個年輕人,努力過普通人的生活。“他現在是外賣小哥,通過自己的努力賺錢,賺的錢乾淨,生活也平靜。”

  在網路上有一部名為《重生》的微電影,電影講述了一個網癮少年迷途知返的故事,而幫助網癮少年的電影主人公就是曾經吸毒多年的周慶春。

  周慶春説,現在碰到熟悉的年輕人,只要他們心裏想改變,他都會努力幫助,就像當初姐姐不放棄自己一樣。

  由於堅持做義工,幫助別人,在今年一月,周慶春還被評為某機構主辦的“廣東十佳優秀志願者”。

  如今,做義工之餘,他還在公益組織幫“大廚”做飯。這段日子是周慶春心情最平靜的日子,在公益組織的院子裏,他可以靜靜地陪著自己的妻子和女兒。由於小學四年級就輟學,周慶春讀書時有的字還不認識,但是,他很高興女兒在身邊,當他“卡殼”時,會幫他接上去。

  前幾年,周慶春年過八旬的母親還偶爾會來廣州和他一起住幾個月,但隨著年齡增大,母親已經不能遠行,記憶也不大好了。“過段時間,我就讓妻子和女兒回去陪陪老人。”

  周慶春説,從他第一次打架入獄開始到改變從善,中間一共經歷了三十年,但是,這三十年就好像是在“另一個世界睡覺”。改變,讓他有種再世為人之感。

  他希望能繼續留在廣州做義工,勸説那些還在“迷途”的人。

[責任編輯:郭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