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快餐ATM”寫字樓裏賣盒飯:網上約餐 機器自取

2017年03月06日 15:59:01  來源:北京日報
字號:    

  網上約餐,機器自取

  “快餐ATM”寫字樓裏賣盒飯

  本報記者 馬婧

  自動售貨機、廢品回收機、充電寶租賃機……隨著智慧化設備的普及,在地鐵和商場裏不難見到提供各種服務的智慧終端機器。如今,在智慧機器上買飯也成了現實。只需一鍵購買,機器就可以將飯加熱並“吐”出,整個過程不到兩分鐘。目前,這種自動售餐機已經進入北京20多個寫字樓,成為一些都市白領的用餐新選擇。不過,自動售餐機能否實現規模化運營,還有待市場檢驗。

  “網際網路便當”兩分鐘購餐

  中午12點多,在陽光大廈工作的上班族們紛紛出來“覓食”了。以往吃午飯,要麼到附近餐廳,要麼叫外賣,如今,一個“無人餐廳”開進了寫字樓,成為一些人的新選擇。

  將此前在APP中購餐獲得的二維碼放在“飯美美”自動售餐機前掃描,“嘀”的一聲,市民王女士的購餐資訊出現在了螢幕上。選擇“加熱取餐”,機器開始倒計時,95秒後,一份藍色的盒飯從機器裏緩緩推出,摸上去還有點燙手。

  王女士告訴記者,由於APP中每天都有4元的優惠券,比外賣實惠,因此她最近常在自動售餐機上買飯。“更重要的是方便,想吃的時候直接下來取。”

  這種“網際網路便當”引來不少上班族嘗鮮,記者上週五中午在現場看到,半小時內,有十幾位上班族前來取餐。機器旁還有一位“飯美美”的維護人員,他説,每天淩晨會有物流車將新一天的盒飯送過來,並把頭一天沒賣出的飯取走扔掉。

  “飯美美”目前可預訂的餐品共有十幾種,價格在十幾元到三十幾元不等,既可在手機上預訂,也可現場掃碼購買。

  快餐“最後100米”上演淘汰賽

  據了解,“飯美美”自動售餐機于去年7月率先進入北京,目前已經投入運營26台機器,其中8成以上設在寫字樓,少部分與企業和社區合作。“飯美美”創始人郝景振透露,按照計劃,今年4月初,北京的自動售餐機將增加至100台,到年底增加至750台。

  其實,自2015年起,國內就有樂棧、友寶、三全鮮食等公司進軍自動售餐機領域,但一年多以來,這些機器的運營情況並不理想。去年,三全鮮食將在京投放的所有自動售餐機撤離。友寶的工作人員則表示,目前友寶自動售餐機僅在廣東才有。

  樂棧自動售餐機曾在北京布點100多個,但目前一些機器已經撤離,一些機器淪為擺設。記者在朗琴國際一層看到,樂棧自動售餐機被分為幾十個小格子,根據介紹,格子裏可以對餐品保溫,但超過兩小時未取出將做廢餐處理。在朗琴國際工作的劉女士告訴記者,去年自動售餐機旁邊還站有維護人員,今年以來,機器就再也不能用了。樂棧客服人員介紹,部分網點的機器已經撤離。

  “剛開始的時候很火,有很多優惠券,但沒幾個月就閒置了。”華天大廈列印店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平臺只提供嘉禾一品的餐,不久就吃膩了。”

  “傳統的熱鏈盒飯經過物流配送,到消費者手中溫度已經下降不少,色澤、口味和剛出鍋相比有很大差距。”郝景振説,“飯美美”採取冷鏈盒飯模式,菜品在中央廚房做出後,會快速冷卻到10攝氏度以下,再用真空包裝,使餐品與外界隔絕,並運到2到8攝氏度的自動售餐機裏儲藏。消費者取餐時,餐品通過光波迅速加熱,與剛出鍋時相比,色香味還原度可達到九成以上。

  自動售餐機更需拼品質

  在餓了麼、美團、百度外賣等大平臺爭搶外賣市場的今天,自動售餐機還能分得一杯羹嗎?記者隨機採訪一些上班族發現,相比價格,食品衛生和口味更被看重,品質消費已經成為大趨勢。

  “飯美美”也意識到了餐品多樣化的重要性。郝景振介紹,“飯美美”現在每週會投放兩到三個新菜品,位於望京的新中央廚房建成後,還將製作針對白領的新餐品,比如日本料理,同時開發針對老年人的營養餐,提供給養老機構。近期新版APP上線後,用戶還可以上傳功能表,中央廚房將參考用戶的喜好推出新産品。

  雖然無需租賃門店,省去了很多租金,但自動售餐機的成本並不低。郝景振説,“飯美美”的中央廚房引進了德國的生産流水線,套餐的食材均可追溯,“大米是合約種植的五常大米,蔬菜都從新發地批發,肉類從大紅門等市場批發。”他説,在一份盒飯中,原材料成本佔到30%到35%,前期設備投入成本佔15%,凈利潤能達到20%,不過需要每天賣出5000份才能實現盈利。

  據介紹,雖然中央廚房一天最多能做6000到8000份套餐,但目前,用戶一天的需求量不到2000份。在需求較高的國貿地區,每台機器1天可賣出七八十份,但在人員流動性較大的東方銀座,一天只能賣出三四十份。郝景振説,隨著更多機器的投放,預計4月末能達到盈虧平衡。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