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女子稱花3000萬購110套房 新開發商拒交房

2017年02月22日 08:36:03  來源:京華時報
字號:    

  近日,山東省德州市安女士反映,2014年12月,其花費3000萬向當地一開發商低價購買了110套房屋。

  第二年因該開發商資金鏈斷裂,項目被迫停工,之後該開發商因涉嫌一起集資案被捕入獄,項目由華創置業有限責任公司接手。2016年6月,新開發商將項目完全建好並開始交房,卻拒絕向安女士交房,並將安女士之前所購的110套房屋中的部分房屋出售。2月21日,華創置業有限責任公司稱安女士並非購房人,其與原開發商簽訂的購房合同是為掩蓋高利貸行為。

  記者從德州市市委宣傳部獲悉,針對安女士反映的情況已立案調查,目前正在走法律程式。

  當事人稱開發商資金短缺低於市場價一半出售房屋

  安女士告訴京華時報記者,2014年12月份,其通過朋友認識了德州一房地産項目的開發商。當時該開發商正資金緊缺,而安女士手上恰好有一筆錢想要投資,考察後感覺項目不錯,加之開發商開出的售房單價只是當時市場價的一半,安女士又向親戚朋友借了一筆錢,總共花費3000萬購買了該開發商的110套房屋。

  安女士稱,當時其與開發商簽訂了購房合同,同時該開發商還向其提供了房産管理局商品房備案資訊表。但由於當時考慮到自己購買這些房屋絕大部分是為了投資,將來都會出售,為減少今後房屋出售時的手續費,安女士未去房産管理局進行商品房備案。

  “簽完合同後,開發商為了讓我安心,還給了我交房通知書”。

  安女士提供的一份德州市商品房買賣合同顯示,出賣人德州星凱房地産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星凱公司)將紅星國際廣場一期項目的一套房屋出售給安女士。合同中顯示該商品房的單價為每平方米2300元,付款方式為一次性付清,買受人于2014年12月1日簽訂合同當日一次性付清房款。

  關於交付期限,合同中約定出賣人應當在2015年6月30日前將驗收合格並符合合同約定的商品房交付買受人使用。合同加蓋有星凱公司的公章,簽訂日期為2014年12月1日。

  安女士稱,購房合同其家裏還有109份,110套房屋的購房合同雖然是分開簽訂的,但購房款是一次性交納的。

  安女士提供的一張收款依據顯示,2014年12月1日,安女士以現金方式向星凱公司交納購房款360萬; 另一張收據中,當天安女士又以轉賬方式向星凱公司交納購房款2640萬元,兩張收據都加蓋有星凱公司的公章。

  安女士提供的一張寫有“客戶安Ⅹ房源明細清單”字樣的紙張中,詳細列有110套房屋的房號和面積。另一張交房通知書中,星凱公司通知安女士,其購買的紅星國際廣場的住房已經達到交房條件,請安女士于2015年6月30日到7月2日之間交接房屋。該交房通知書同樣加蓋有星凱公司的公章,但沒有落款日期。

  一份《德州市房産管理局商品房備案資訊表》顯示,安女士所購商品房合同資訊是當事人雙方在平等、自願、協商一致的基礎上達成,雙方對資訊確認無誤,特提起商品房合同備案申請,備案資訊表有安女士的簽字並加蓋有星凱公司的公章,但房産管理部門合同備案審核意見一欄為空白。

  臨近交房 原開發商資金出現問題項目停工

  據安女士介紹,2015年五六月份,臨近交房時,卻因開發商資金鏈斷裂導致項目被迫停工,“這個開發商因無法還清之前集資的本金和利息被捕入獄了,好多投資者向政府反映情況後,德州市人民政府成立了專門的工作組處理該開發商遺留的問題,紅星國際廣場項目就這樣被德州市房屋開發集團接手了”。

  據當地媒體報道,2015年9月24日,德州星凱國際廣場項目舉行復工儀式,德州房屋開發集團接管原豪門集團星凱國際項目。據了解,星凱公司由豪門集團投資成立。

  新開發商被指拒向當事人交房 並賣掉部分房屋

  安女士稱,紅星國際廣場項目被德州市房屋開發集團接手後,于2016年6月正式向業主們交房。

  遲遲收不到交房通知書的安女士找到了這家新的開發商,“對方説我買的那些房子合同存在一些問題,正在向領導反映,房子暫時交不了”。

  之後,安女士發現自己所購的那110套房子已經有一部分被現開發商出售了,“現開發商也承認他們的確在賣這些房”。安女士説,她之前買的房子已經有好幾套正在被裝修,這幾套房子的業主也向她出示了與現開發商簽訂的購房合同。

  安女士提供的一張收款依據照片顯示,一位業主購買了兩套房屋併為此支付購房定金5000元,而這兩套房屋的房號正是安女士購房房源明細清單中的其中兩套,收據日期為2016年10月29日,加蓋有德州華創置業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華創公司)的公章。

  京華時報記者在德州市房屋開發集團官網上看到,這家華創公司正是該集團于2015年按照政府要求投資成立,全盤接收因債務問題被迫停工的星凱國際廣場項目。

  安女士稱,直到目前問題仍未得到解決,“我通過私人關係打聽到那110套房子已經有一半被現開發商賣掉了,事情再不解決,我的那些合同就都成了廢紙”。

  新開發商稱當事人並非購房人 簽訂購房合同只為掩蓋高利貸行為

  2月21日下午,京華時報記者從山東省德州市市委宣傳部獲悉,華創置業有限責任公司作出情況説明稱,安女士係豪門集團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件中從事短期拆借的當事人之一。

  2014年12月1日,安女士以李某名義借款給德州豪門實業有限公司金額為2640萬元,其款項直接進入德州豪門實業有限公司賬戶。

  雙方合同約定借款金額為3000萬元,月利率為4%,借款期限至2015年5月30日。同時,安女士為掩蓋從事高利貸的目的,與星凱公司簽訂共計110套《商品房買賣合同》,但上述商品房並未備案。

  豪門集團實際控制人朱昌和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被公安機關批捕後,公安機關對安女士借款給德州豪門實業有限公司的行為定性為短期拆借,也就是短期借款合同,因此,安女士並不是德州星凱房地産開發有限公司的購房人。

  德州市市委宣傳部新聞科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安女士所反映的情況已經立案,目前正在走法律程式。

  (京華時報記者 王婧)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