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長沙一語文老師自編課外閱讀材料 被學生封為“女神”

2017年02月20日 09:58:02  來源:華聲線上
字號:    

  “她比詩詞大會的武亦姝更紅”

  學生:張老師編輯的閱讀材料,是我高考完後唯一帶回來的紙質資料

  華聲線上2月19日訊 中央臺的《中國詩詞大會》火了武亦姝,而在長沙市麓山國際實驗學校,也有一位詩詞女神張曲老師,在學生心目中,她比武亦姝更紅。

  婉約、清秀,是張曲老師給記者的第一印象,19日,在麓山國際校園裏,記者採訪到了這位被學生封為“女神”的老師。

  自編課外閱讀材料

  “胸存丘壑心尤廣,腹有詩書氣自華。”每一屆學生,開學第一課,張曲老師都會給他們寫下這副對聯。作為語文老師的張曲,酷愛閱讀,尤愛詩詞,她不僅自己創作詩詞發表作品,還自發推行了“青春作伴好讀書”的公益活動, 從2008年開始,每週編輯整理課外閱讀材料,平均每期2萬5千字,實現了教育部要求中學生每年100萬字課外閱讀量的目標。這份閱讀材料不僅僅在本校學生之間傳閱,連外校、社會上的考生也慕名找張老師要求一讀。

  帶學生讀《論語》

  《論語》是張老師和她的學生的必修課。“我曾經利用一個月的晚讀時間,帶領學生跟著配樂一起誦讀論語。論語二十篇,平均每篇誦讀時間約為十分鐘,可以跟讀一到兩遍,自己再結合註釋再理解一遍。”有人會問,現在語文改為了全國卷,沒有了文化經典的選做題,還讀論語幹什麼?

  張老師説,至少可以馬上看得見的效果是,晚讀氣氛很溫馨,即使不能全部領悟精髓,但至少大家都若有所思。放下論語,進入晚自習時,學生們真正做到了快靜齊。在張老師看來,多閱讀,多背詩詞,並沒有馬上見效的功利,但至少會讓你在以後的漫漫人生裏學會漂漂亮亮的説話和表達,而不是一失戀只會説“藍瘦、香菇”。

  ■記者 賀衛玲 黃京 通訊員 鐘武偉

  受業者

  酒逢知己千杯少

  酒逢知己千杯少。已經畢業的學生蘇昊,用這樣一句話來形容他和張老師的關係。

  “曲姐的談吐、儀容、裝扮完全達到並超越了眼球免檢標準。漸漸地,我越來越覺得喊她張老師彆扭,直接就以曲姐代替了。”蘇昊説,曲姐在詩詞方面對他的影響是空前而深遠的,詩詞也成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張老師編輯的閱讀材料,這是我高考完後唯一帶回來的紙質資料。”去年畢業的學生劉浪説,除了150分的卷子,張老師還想為他們帶來些長遠的東西。“我很感激我的語文能被引導著在人生觀價值觀的大路上寬闊前行。”

  授業者

  若“我”為燈,薪盡火傳

  “我希望我的學生,無論成績如何,無論智商高低,都能自信自強,打造出自己的一片天地。高而言之,對社會有益;中而言之,對社會有用;低而言之,對社會無害。”張老師説,借王國維先生《人間詞話》所説之人生三境界,她將自己的從教心路也劃為三境。第一境: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以“生”為燈,教然後知困,恥而後知勇;第二境:浴乎沂,風乎舞雩,咏而歸。以“友”為燈,用智慧啟迪智慧,用溫暖回應溫暖;第三境: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若“我”為燈,薪盡火傳,不枉此生。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