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80後IT男復古形象直播烹飪老家黑豬肉 賣3萬多斤

2017年01月23日 09:55:31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村紅”邊玩邊講解,網友邊看邊下單

  土貨+直播 買賣真紅火(探路供給側透過年貨看變化①)

  本報記者 李 堅

  網上看打年糕、寫春聯、古法釀酒和炮製臘肉並不稀奇,但一邊看一邊與主播互動,還能網上下單隨時購物,就有意思了。

  前幾天,80後IT男出身的淘寶店主“阿土”,以“穿越”復古形象直播烹飪自己老家的黑豬肉,1小時吸引10萬網友圍觀,很多觀看直播的粉絲邊看邊下單,一下子賣了3萬多斤。

  年貨採購年年有,今年玩法夠新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把增加綠色優質農産品供給放在突出位置。大山裏的“村紅”,正用新技術與新思路,開闢了一條優質農産品通向廣大市場的快速通道。

  直播樹林撿雞蛋,圍觀蜂箱取蜂蜜

  12月1日,重慶市秀山縣石堤鎮高橋村,當地農戶唐位斌走進自家的柑橘基地,高興地向網友介紹他家的柑橘品種,這個是臍橙,這是椪柑,這是才栽種的白皮柚……錄影機、單眼相機、手機等“長槍短炮”紛紛瞄準這個場景。此時,這場直播正為13萬網友實時呈現。

  此前,秀山縣的另一個村子雅江鎮桂坪村,也因為直播發生了一些新變化。

  “村紅”黃澤翼和農戶貓著腰潛入養雞場,時而撒玉米引誘雞群,時而搞“突然襲擊”,時而圍追堵截……這場“村紅直播找土貨”的活動,通過淘寶直播平臺向全國實時播出,像黃澤翼這樣村裏的“網紅”就被稱為“村紅”。

  只見黃澤翼輕車熟路,趁著抓雞的空隙,對著鏡頭現場售賣:“網上下單,現場稱重,馬上發貨。”5秒鐘後,一個來自重慶主城的土雞蛋訂單來了。鏡頭一轉,直播團隊即刻開始直播土雞蛋裝箱,村民們給雞蛋貼上溯源二維碼後,這些土雞蛋就隨著秀山農村快遞的貨車送進了城。

  在長達10個小時的直播裏,“村紅”直播團隊用“邊參觀、邊講解、邊玩耍”的模式,向網友們直播了山頭抓土雞、樹林裏撿土雞蛋、尋找農家臘肉源頭、開蜂箱取蜂蜜、品農家特色菜等場景。直播的相關農産品也在電商平臺同步發售,網友在網上下單後,現場即可實現稱重、裝車,再運至物流園區打包、發貨。

  在淘寶上直播的同時,秀山本土的電商網站也趁熱推出了土雞蛋、蜂蜜等農産品促銷,引發網友搶購熱潮。“促銷的差價由政府補貼,相比活動期間的銷售額,我們更希望借此次直播打響秀山農産品品牌,促進農民增收。”秀山縣電商辦相關負責人説。

  我家養的“土飛雞”,訂單排到半年後

  因為能飛起來挺高挺遠,桂坪村“村紅”王成剛笑稱:“我家養的雞是‘土飛雞’。直播後,我的‘土飛雞’訂單排到了半年後。”

  “有直接打電話來訂貨的,也有通過淘寶找來的,土雞和土雞蛋産量少,好多訂單我都不敢接。”言語中,王成剛掩飾不住高興。

  可最初,王成剛對直播並不感冒。當黃澤翼第一次到府時,王成剛正給山坡上的土雞喂食,300畝地的生態農場裏,臍橙樹枝繁葉茂,“土飛雞”滿山跑。

  作為一名農村淘寶合夥人,黃澤翼經常進村入戶收購農産品,他知道王成剛養的土雞好,可深山無人識,平日裏只有靠熟人口口相傳,賣不上價,銷量也上不去。

  見到黃澤翼到府,王成剛嘆了口氣,原來眼看雞要出欄了,一家人正為銷路發愁。而此時,王成剛家的土雞養殖規模已從2000多只減少到了600隻。

  “不著急嘛,我給你講個好事情。” 黃澤翼向王成剛介紹説,“現在可以在網上直播賣土貨,到時來你這現場直播,不愁賣不出去。”

  在地裏刨了大半輩子的王成剛半信半疑:只在電視上看到土貨在網上賣得好,這個直播真能行?

  “得行,不要錢,免費做廣告。”

  “從來沒上過電視,直播咋整呢?”

  “平時怎麼幹,直播時就怎麼幹!”

  黃澤翼是農村長大的孩子,農産品的自銷煩惱,他從小便耳濡目染。做了農村淘寶合作人後,他的感觸更深了:一方面,農民自己銷售農産品,渠道有限,銷量難以保證,經銷商到府收購,又賣不上價;另一方面,城裏的消費者青睞生態、自然的農産品,但途徑有限,難以接觸到真正的土貨,難以溯源,對農産品品質有擔憂。

  “直播土貨,正是將消費者帶到田間地頭,讓消費者了解農産品的原生態模樣,眼見為實,這樣買才放心。”黃澤翼説。

  結合當地的農産品現狀和消費者的消費喜好,秀山縣電商辦、農村淘寶合夥人聯繫了土家臘肉、茶葉、霉豆腐等27項本地農産品,確保直播當天線上農産品銷售多種多樣。

  來自重慶秀山的數據顯示,直播當天,27種農産品全部售罄,土雞蛋創造了30萬枚的銷售“神話”,當天農産品銷售額達到65萬元。直播後一週時間,銷售各類農産品5萬餘單,銷售額達到200多萬元。淘寶數據顯示,直播當天上午,“村紅直播找土貨”淘寶直播平臺共計突破16萬名網友線上觀看,同期線上人數近5000人,點讚次數近9萬次;開播前5秒,土雞蛋銷售4萬枚。

  現在網路好發達,以前想都不敢想

  “如今,我這個‘村紅’真的‘紅’了!”黃澤翼很感慨。

  “老楊,你家今年收的花生幫我裝10斤,我下午來拿,記得要曬乾的,顧客特意囑咐了。”“喂!王大哥,留200個土雞蛋,我中午來拿……”一大清早,黃澤翼就開始核對前一晚的訂單,挨個打電話通知農戶備貨。

  “好,要得!我現在就去準備,你直接來拿就是。”村民的回復,熱烈及時。

  “現在網路太發達了,我們都落伍了。”雅江鎮桂坪村冷水組村民楊再芬説,她家的花生、臘肉、豆豉等土貨都直接供給黃澤翼,“不用出門就把貨賣到了外地,以前想都不敢想。”

  以前可不是這樣。“走村串戶收購農産品時,村民對網際網路不了解,認為網路銷售是胡扯,有些村民還會故意抬價。”如今,黃澤翼只要進村入戶,村民都會主動向他推銷自家的土貨。一些嘗到網路銷售甜頭的農戶,則開始自己“鼓搗”電商銷售。

  直播幫助優質産品找到了市場,更開闊了思路。春節臨近,在各大電商平臺和直播平臺上,一個個“村紅”“網紅”正鉚足幹勁兒,玩出花樣兒,讓自己的汗水變成實打實的真金白銀。

  (付衝對本文亦有貢獻)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