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中關村二小事件:名校應如何應對“校園欺淩”?

2016年12月12日 00:02:08  來源:新華網
字號:    

  原標題:中關村二小事件:名校應如何應對“校園欺淩”?

資料圖

  資料圖

  新華網北京12月11日消息,一起發生在北京市中關村二小的校園事件,近日刷爆了朋友圈。有學生家長稱自己的孩子遭到同班同學的“霸淩”,抱怨學校方面處理不妥。另有“家長”在網上發文稱事出有因,家長不該只許自家孩子佔便宜不吃虧,更不該借輿論施壓。

  而校方10日的回應稱這只是“學生、家長之間的事件”,回應不但沒有平息事態,反而激起更大的輿論風波。在很多學生家長心目中,中關村二小是北京市海澱區的一所名校,名校該如何對處理“校園欺淩”事件引發各方的關注與思考。

  事件追蹤:“過分的玩笑”還是“霸淩”?

  近日,一位自稱是北京中關村二小的學生家長在網路發帖稱,自己的孩子長期遭到同班同學的“霸淩”,被同學用“廁所垃圾筐扣頭”。她聽完孩子的哭訴後,隨即給班主任打電話,要求處理,並表示事發後,孩子出現失眠、易怒、恐懼上學等症狀。但溝通未果,家長稱“老師把這個事説成是‘過分的玩笑’,還讓我們大事化小,我們不能接受。”

  此事在網上引發熱議後,中關村第二小學10日發表聲明:“近期,一起發生在我校三名中年級學生、家長之間的事件引發了社會的關注。從事發到現在,學校一直在積極努力協調,客觀、公正地處理幾方家長間的相關訴求和矛盾糾紛……此外,針對近期網路上出現的關於我校以及相關事件的不實言論,我校將保留通過法律途徑維護學生及學校聲譽,並追究相關主體責任的權利。”

  另有其他“家長”發朋友圈説,此事件事出有原因,暗示雙方互有不當行為,文章稱當時只是孩子們之間的課間打鬧,並非誠心欺辱。還説,只許自家孩子佔便宜的家長是有的。文章稱發帖的“被欺淩”學生家長“誇大事實、借題發揮”,更有人貼出“通過找關係進的學校”“母親是個編劇很會編故事”等內容。

  短短兩天時間,此事不斷發酵,原帖被眾多微信公眾號和微博賬號連續轉發,引起網民熱烈討論,各種分析文章迭出。

  從家長、學校的各種“聲音”來看,同學之間的“課間打鬧”確實是存在的。究竟這個學校同學之間的“打鬧”存在了多長時間,“打鬧”的程度是什麼樣的,“打鬧”給同學造成多大傷害?中關村二小方面沒有正面回復。同時,網路上更多的聲音評論説,中關村二小的發聲,過於官氣、與家長不能平等交流,甚至上升到冷漠的態度。

  網友質疑:真相究竟是什麼?學校回復為何如此冷漠?

  真相未明,但網上的爭論已經白熱化,僅原文的評論就超過3.6萬次。

  記者梳理了一些微信公眾號留言。一些網友表示:“這是孩子之間的事,應該由孩子自己解決,家長出面使事情複雜化了。”

  也有網友認為家長應該站出來。“在孩子受到欺負受到傷害時,如果父母沒有第一時間站出來,那麼孩子以後將會失去安全感和對父母的信任。”有網友認為,“若我是施暴孩子的媽媽,我會立即道歉,爭取儘早解決問題,同時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還有網友認為,“一定要堅持到底,維護孩子的合法權益。”名為“張鏵倩”的網友説:“必須堅持到底,我們家長是孩子最後的港灣!”還有網友認為,這位母親一定是投訴無果,所以才會借助網路進行“戰鬥”。

  一位名為“子凡”的網友認為,“作為媽媽,沒有教育孩子在被欺負的時候要反抗嗎?這麼受欺負都不反抗,甚至不敢告訴老師,這樣長期積累會讓孩子形成心理問題。”

  更多的網友對學校的做法提出了質疑。

  在與學校交涉過程中,這位發帖的母親稱她遭到學校有關領導“劈頭蓋臉一頓發難,大聲呵斥。”一些網友認為:“最可怕的不是孩子間的行為,而是學校的態度。”

  有的網友對學校的聲明也表示不滿:“這是一所‘名校’中發生的、關乎學生切身利益的問題,但學校的做法背後,卻有濃濃的權力氣味,透出高高在上的冷漠和傲慢。”

  還有一些網友認為:“學校還是要儘快解決問題,應該認真了解事情真相並客觀對待!”

  事發後記者聯繫涉事雙方家長。“被欺淩”學生的父親10日表示,事件還沒有得到妥善解決,孩子情緒尚不穩定,仍未返校上課。“我們現在需要更多時間去專心陪孩子,調整自己的情緒,才能更好地面對孩子,帶他走出困境。”

  北京市教委負責人11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孩子是家庭的未來,也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孩子的身心健康不僅是家長所盼望的,更是教育行政部門工作的重中之重。首都教育系統將從一切為了孩子身心健康出發的角度,高度重視,主動工作。發現問題,嚴肅對待,妥善處理。”

  北京市教委同時呼籲,關注事件中每一個孩子的健康,特別是心理健康的疏導。每一位關心孩子身心健康的成年人,教育好身邊的孩子,不做侵害他人的事情。

  專家説法:不能把類似校園事件看成簡單的“惡作劇”

  記者注意到,今年5月,國務院向各地印發《關於開展校園欺淩專項治理的通知》,4月至7月為全國中小學校(包括中等職業學校)自查治理階段,9月至12月為專項督查階段。11月,教育部等9部門又聯合印發《關於防治中小學生欺淩和暴力的指導意見》,要求對學生欺淩和暴力行為加強教育預防、依法懲戒和綜合治理。

  根據教育部統計數據,今年5月至8月,共上報68起校園欺淩事件。此番中關村二小事件“刷爆朋友圈”,再次觸碰社會長期痛點。

  記者梳理髮現,大多數網民表示,近幾年來曝光了多起校園暴力事件,很多家長對孩子在校園的安全表示擔憂。希望從學校、家庭、教育部門等多方面加強合作及研究,引導孩子如何愛和尊重,共同營造一個安全健康的成長環境,而不是簡單地“息事寧人”或“指責”當事方。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大連著名兒童與青少年心理專家黃子芳認為,“作為學校,絕不能把類似校園事件看成簡單的‘惡作劇’,應及時發現問題根源,對孩子進行疏導,培養孩子穩定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準則。”

  黃子芳認為,在目前的教育模式下,多數家長和學校把孩子的學習成績放在第一位,忽視了對心理健康與健全人格的培養。這起事件給各方帶來很多啟示,父母要重視家庭教育,“要重視學習,更要重視孩子道德和心理健康的培養。應鼓勵孩子主動與父母、學校溝通,讓孩子自信、樂觀、開朗地成長。”

  究竟這件事情的真相是什麼,面對網友的質疑,涉嫌欺負同學的學生家長和學校有何答覆?10日上午開始,記者一直在和中關村二小聯繫。截至11日11時,涉嫌欺負同學的學生家長以及該校負責德育工作的老師沒有給記者任何回復。對於“中關村二小事件”,新華社記者將持續關注。

[責任編輯:齊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