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廣州日報記者李賢、陳昕宇
又見校園暴力。上週六下午,佛山羅村高中一名高二學生糾集了五六名同學,在校外截住一名高一學生,扇了他兩巴掌,事後還“勸”其抽煙。整個過程被拍下視頻。校方稱,目前打架雙方學生都已回校上課,學校將根據相關規定作相應處理。
近年來,校園暴力事件屢見不鮮。據不完全統計,從2008年佛山出現首起學生暴力視頻至今,佛山至少有13宗這樣的學生暴力視頻在網上流傳。而這些事件,全部發生在校外。根據一份調查顯示,85.5%的校園暴力多發生在放學後,而實施暴力的學生,不少有輟學的背景。那麼,面對校園暴力,我們應該做些什麼呢?
視頻:
一巴掌扇學生臉還問“爽不爽”
上週六下午,兩段小視頻從微信朋友圈流出,頓時引發熱議。記者從視頻看到,在一個小巷子的墻角,一名身穿校服的學生坐在地上,五六名學生模樣(其中三四人穿校服)的青少年將他團團圍住。
這時,發生了令人驚愕的一幕。一名同樣身穿校服的青少年,蹲在該學生旁邊,揚起左手,“啪”一聲打了該學生一個耳光,“不爽就讓你看到爽!爽不爽啊?”而在另一段視頻中,“抽支煙,合個照!”其中一人拿出打火機,給該名學生點煙,其他人則發齣戲謔的笑聲。
記者隨後從被打者家長處獲悉,打人者和被打者同屬羅村高中,前者讀高二,後者讀高一。“打人的起因,是因為該高二學生與人爭執時,被打的學生剛好在現場圍觀,事後被認出來。”該家長表示,該學生還讓被打學生説出其他圍觀的高一學生,並揚言“要教訓他們”。
學校:
高二學生糾集五六名同學掌摑一名高一學生
記者來到羅村高中,就打人事件採訪了分管德育工作的姚副校長。他表示,事件發生後一天,他們才得知相關情況。“事情發生後,學校第一時間找到相關學生及家長,了解事情的經過,及時安撫被打學生及家長。”
據介紹,11月19日,學校放學後在校園附近發生一起學生衝突,起因主要是上周高二一李姓學生與高一一方姓學生在飯堂吃飯時因爭搶座位發生口角,週六放學時高二李姓學生糾集五六個同學在校外截住高一方姓學生,打了對方兩巴掌事後勸對方抽煙,並説事情到此為止。校方稱,雙方糾纏了一會,沒有繼續發生衝突,事件中沒有學生受傷,整個過程有同學拍下視頻。
目前打架雙方都已回校上課,學校將根據相關規定作相應處理。“我們將進一步加強校園的思想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杜絕類似事件發生。”該副校長説。
調查:
實施暴力的學生中不少有輟學的背景
2013年一份佛山校園暴力的調查顯示,7.81% 的學生自稱曾遭受過校園暴力,而85.5%的校園暴力多發生在放學後。有學校老師指出,部分學生參與校園暴力的原因,是希望通過暴力行為建立或者鞏固自己在朋友圈的地位,還有的學生是模倣網上的暴力視頻。
“很大程度上,校園欺淩的問題還是出在家庭上。”有研究學者指出,調研中發現,許多施暴的孩子有著相似的家庭背景:或是家境優越,認為不管出了什麼事,家長都可以擺平;或是家境惡劣,自己也有過被父母暴力對待的經歷。孩子的成長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家長處理問題的方式,往往會引起孩子的模倣。
記者從發生在佛山有據可查的這些暴力視頻實施者的身份背景了解到,實施暴力的學生,不少有輟學的背景,而家庭成長環境對這些學生的影響也很大。在記者接觸過兩個暴力視頻的採訪中,其中一個視頻中的打人者來自離異家庭,而另一個打人者則是外地務工人員子女,平日在家庭教育方面可能存在缺失,孩子管教不嚴,在遇到問題時想到採取暴力的方法去解決。類似的情況在其他幾宗案件中也存在。
心理專家:家長應加強與子女情感溝通
若暴力傷害正在發生,學生該如何應對?國家心理諮詢師鄧讚朋認為,學生首先要學會保護自身人身安全。“必要時可以先服軟,例如向對方先道歉,説明白自己的想法和原因,一味地逞強很容易引來對方拳腳相加。”鄧讚朋稱,如果對方已經下定決心滋事,實在逃不掉可以想辦法給對方震懾,例如告訴對方自己的父母正在過來的路上,或者自己會將事情告訴校長、老師,甚至會報警。
被毆打的受害者如何儘快走出心理陰影,回歸正常的學習生活呢?鄧讚朋表示,學校的學生、老師及網友首先應降低對事件的關注度,而家長平時也要對其多點關心和勸慰, 及時將其從事件的負面影響中拉出來。
校園暴力傷害事件屢見不鮮,且有加劇的趨勢,對此,有何辦法來干預校園暴力?鄧讚朋稱,在干預校園暴力方面,目前歐美一些國家主要使用三級預防策略,相關經驗值得國內學校借鑒。“學校應著重培養學生的交往技能,家長則要加強與子女情感溝通交流。同時,老師、家長應注意留意一些早期的警告信號,比如孩子最近表現是否反常、是否無故發脾氣、言語中是否流露負面情緒等。”他説。
舉措:對中小學生校園欺淩暴力要做到及早預防
日前,教育部聯合中央綜治辦、最高法、最高檢、公安部、司法部等9部門出臺《關於防治中小學生欺淩和暴力的指導意見》,要求加強教育預防、依法懲戒和綜合治理,切實防治學生欺淩和暴力事件的發生。這是繼今年5月國務院部署校園欺淩專項治理後,再次集中力量向校園暴力説“不”。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