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數百學生無法報名高考追蹤:學校曾承諾代辦學籍

2016年11月13日 00:14:43  來源:新華社
字號:    

  近日,2017年江蘇省高考及學業水準測試報名期間,有網友發帖稱,泰州市振泰高級中學由於違規招生,其高三500余名學生未能報名明年的高考,高二400余名學生未能報名學業水準測試,引發社會關注。

  這批學生因何無法報名高考?這所民辦高中為何多次違規招生?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對此進行了實地調查。

  數百名學生無法報名高考,學校曾承諾“代辦學籍”

  振泰高級中學系1996年8月,由原江蘇省教育委員會批准設立的民辦普通高中,辦學場所位於地級泰州市所轄的縣級泰興市,目前由泰州市教育局管理。

  部分學生家長稱,2014年中考結束後,孩子因考試成績、填報志願、當地政策等因素未能正常入學公辦普通高中,家長懷著迫切的心情四處奔波為孩子尋找上學機會,恰逢振泰高級中學宣傳,只要交3萬元就可代辦學籍,同時學生可以自由借讀,遂在該校報名入學。

  記者11日下午趕到位於泰興市的振泰高級中學採訪。這天,原本是振泰高級中學放假的時間,但一位姓吳的高三學生表示,學校為了穩定情況並未放假,同時也沒有上課,所有的高三學生被留在學校自習。老師告訴她們,“高考報名最後一定能夠報上,因為有那麼多人,教育部門不可能不管。”

  一位姓陳的高三學生告訴記者,他是2014年繳納了3萬元的學籍費後進入振泰高級中學就讀,去年已經參加過江蘇省學業水準測試。就在昨天,他已經填寫了高考報名錶。班主任告訴他們,這次的高考報名事件“已經解決,下星期就能報名。”

  泰興市教育局提供的一份情況説明顯示,2014年至2016年,振泰高級中學多次違規招收計劃外低分學生,並承諾家長可以取得學籍。省內外部分學生在該校報名後,到周邊多所普通高中借讀。2017年江蘇省高考及學業水準測試報名期間,上述學生無法取得報名資格,引發學生家長不滿。

  目前,相關部門正對此做進一步調查,將依據調查結果依法依規處理。13日開始,教育部門將對這批學生啟動資訊採集和審核工作。

  “究竟涉及多少學生,後續如何處理,還需等摸底調查清楚後由上級主管部門決定。”泰興市教育局一位負責人説。

  民辦高中緣何多次違規招生?

  泰州市教育局職業教育與社會教育處負責人李處長表示,通過檢查評估發現,振泰高級中學2014年、2015年出現超計劃招生、無計劃招生及財務管理不規範等問題,被評估為不合格。泰州市教育局先後下發處理意見,要求其停止2015年、2016年招生,但該校去年仍然違規招生400余人。

  振泰高級中學為何能屢罰屢犯?“2015年教育部門人員去學校查處的時候,學校負責人顧平道拒不配合,讓他提供具體違規招生的人數,他表示這是商業機密。我們作為委託管理單位,只能向泰州市教育局彙報。”泰興市教育局副局長夏立新接受記者採訪時説,作為基層教育行政部門,在民辦教育的管理上權責不匹配,缺乏直接有效的手段對民辦學校進行管理。

  “這批學生很多來自市外,有的還來自省外,也不在振泰高級中學或轄區內其他高中就讀,而是到周邊縣市高中借讀,客觀上給我們監管帶來困難。”夏立新説。

  職能交叉造成監管盲區。調查中發現,振泰高級中學以培訓機構名義招攬學生,而培訓機構不歸教育部門管理。“我們只能在有人舉報、了解情況後,將相關情況和泰興市政府對接,請他們協調有關部門進行管理。”李處長説。

  花錢冒險也要上普高?職業教育亟待正名

  一個已經被取消招生資格的民辦高中,卻私下招收了幾百名學生,最後造成學生報名的困局,值得各方思考。

  泰興市教育局一位負責人表示,經初步調查,造成問題的原因,一是振泰高級中學盲目追求經濟利益,做起了販賣學籍的交易,多次違規招生屢教不改。二是多數家長明知學生沒有達到中考分數線,沒有學籍,但依然輕信學校承諾,抱有僥倖心理。

  這位負責人表示,按照目前的中考政策,進入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的學生數量應大體相當。但很多家長用老眼光看待職業教育,寧可花費大代價去“買學籍”,也要讓孩子上普高。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振泰高級中學違規招生行為從2014年拖到現在,還是有監管不力的問題。他認為,此事應該得到妥善處理。同時,也需要完善地方招生錄取規則,制定當地公辦、民辦學校投檔錄取規則,嚴格規定“投檔之後才能招生,不投檔不能招生”。

  南京師範大學教科院殷飛副教授説,一些家長觀念中認為“當技工低人一等”“上職校沒前途”,這才寧可花錢冒險也要讓孩子上普高、上大學。

  “扭轉這一觀念需要時間。”殷飛認為,隨著職業教育品質不斷提升、普職融通機制逐漸完善、技術工人待遇快速提升,全社會對職業教育的看法將發生根本變化。“屆時,‘花錢買普高學籍’等現象將失去生存的土壤。”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淩軍輝 邱冰清)

[責任編輯:齊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