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少年遭群猴圍攻重傷 景區稱治猴患避孕藥都試過

2016年09月27日 07:34:54  來源:四川線上-華西都市報
字號:    

  原標題:西昌瀘山群猴圍攻12歲少年 猴子傷人景區傷神

  小傑在醫院接受治療。

  小傑手臂上留下猴子攻擊的血口子。

  常年在西昌瀘山景區飛揚跋扈的“大師兄”,這次又惹禍了。

  9月23日下午,西昌市12歲的初一學生小傑(化名)在放學回家途中,被瀘山上的一群猴子圍攻,全身被咬傷、抓傷10多處,其中頭部傷情較重,縫了30多針。所幸,路過的3名民工及時出手相救,趕跑了群猴。目前,小傑仍在醫院接受治療。景區表示,小傑的家人可憑醫療發票找景區報銷。

  據了解,西昌瀘山景區的猴群數量,已從1998年的 101 只,增加到了2015年的600多只。成了景區一霸的“大師兄”,從“萌猴”變“潑猴”,一言不合就襲擊遊客,2015年的傷人事件達100多起,今年傷人事件也有70多起。

  猴子傷人,景區傷神。去年11月,當地林業部門捉走了100隻猴子,但剩下的仍舊惹是生非。最近,景區再次提出了申請,希望年底前再捕捉110隻,希望能緩解人猴緊張的關係。

  群猴傷人

  以往瀘山猴子傷人事件中,發起攻擊的猴子多為單只。像小傑這樣,被傷得如此嚴重,而且又是群體圍攻的,並不多見。

  初一學生遇襲

  “除了腳底板,全身都是猴子咬了、抓了的”

  潑猴行兇

  頭皮傷口就縫合30多針

  9月26日,星期一,小傑沒能去上課,而是躺在西昌市人民醫院的外科病房裏,頭上纏著厚厚的繃帶,全身上下傷痕纍纍,不停地喊疼。

  小傑的傷,是被群猴攻擊的。今年12歲的小傑,在西昌市五中就讀初一。因父親在瀘山景區內的涼山彝族奴隸社會博物館打工,他平時跟著父親住在博物館。9月23日下午放學後,他和往常一樣背著書包獨自回家,但走到景區內英雄紀念碑附近時,與一群“潑猴”不期而遇。

  小傑説,猴子對他又抓又咬,他越反抗,猴子就越兇。“你看嘛,除了腳底板,全身都是猴子咬了、抓了的。”小傑的媽媽掀開孩子的衣褲,全身上下留有10多處大小不一的傷口,手臂、腿部則是好幾個大血口子。

  醫生説,小傑被送到醫院的時候,完全是一個“血人”,他受傷最嚴重的地方是頭部,有2條數釐米長的傷口,傷口處的頭皮幾乎被完全撕開,縫了30多針,身上其他傷口也縫了20多針。所幸,他已經脫離了生命危險。

  小傑母親説,事發時,兒子手上空無一物,也沒有逗打猴子,只背著一個書包,不知道為什麼會被群起而攻之。她現在很擔心,兒子會不會留下後遺症,而且他頭部的傷口太長,今後可能不再長出頭髮。

  民工趕猴

  “人猴大戰”持續了好幾分鐘

  小傑回憶説,在迷迷糊糊中,是幾個大人幫忙趕走了猴子。

  26日,華西都市報記者找到了當時挺身而出的余師傅。他説,當時正好趕上了,要是沒人看到,後果不堪設想。

  余師傅回憶,他和另外兩名工友這段時間在瀘山上做建築工。當天下午6點左右收工後,他們騎著摩托下山回家,途經英雄紀念碑附近一轉彎處時,被兩名慌慌張張的大姐攔下,説前面有個娃娃正在被一群猴子咬,跑不脫了,快去幫忙!余師傅和工友趕忙丟下摩托,一人撿起幾塊石頭,跟著大姐一起衝了過去。

  “那些猴子太兇了,一點都不怕我們。”余師傅説,他們看到小傑當時已趴在地上,大約有10隻猴子圍在旁邊。他們先扔石頭恐嚇猴群,但猴群非但不跑,反而轉身攻過來。余師傅等人又趕緊在附近找來了幾根粗壯的樹枝,不斷揮舞吆喝,猴群毫不退讓,齜牙咧嘴地迎將過來……“人猴大戰”就這樣持續了好幾分鐘,猴群才逐漸退去。

  此時,小傑渾身是血。好在,他意識還清晰,説出了父母的手機號碼。同時,邛瀘派出所的民警也迅速趕到了現場,並當即呼叫了救護車送醫。見民警、家長到來後,余師傅和工友悄然離開。

  景區報銷醫療費用

  小傑的父親吉先生告訴華西都市報記者,小傑被猴群圍攻受傷後,這兩天睡覺都會驚叫,實在是嚇壞了。他在景區內的涼山彝族奴隸博物館上班,那裏也是猴子經常光顧之地,平時也有猴子到博物館搗亂,但只要有人吆喝驅趕,猴子就一溜煙跑了,不知為何襲擊兒子的猴子會如此生猛。

  邛海瀘山景區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小傑受傷當天,景區工作人員已經和小傑家人進行聯繫溝通,並安排到指定醫院進行救治。26日,景區工作人員到醫院探望了小傑。等小傑傷好出院後,家長可憑藉醫院開具的發票,找景區報銷。

  猴患由來

  原本,瀘山景區內是沒有猴子的。1998年,為了增加景區觀賞性和趣味性,當地從木裏縣引進了101隻獼猴,在瀘山上放養。

  瀘山本無猴

  18年前引猴竟成大患

  瀘山氣候宜人、植被茂密,也沒有天敵,猴子遂“猴丁”興旺起來。前些年,猴子們還很聽話,膽子也小,幾乎沒有出現過傷人現象。經過10多年的繁衍壯大,到2015年,猴子數量已經多達600多只,分為數個猴群,它們也從“萌猴”變成了“潑猴”,成了景區一霸。

  十來年,“萌猴”變“潑猴”

  猴子們的“劣跡”,除了抓傷遊客,搶走遊客的東西,還經常破壞樹木,或者跑到山下村裏,上房揭瓦、偷吃糧食,村民們也拿它們沒有辦法,只有向林業部門和景區投訴。

  面對這群頑劣的猴子,最為頭疼的當屬景區。誰也沒有想到,當年引進猴群會帶來今天所面臨的問題。

  邛瀘景區管理局旅遊科科長李忠文,近年來一直在負責處理猴子咬傷遊客的事情。“猴群真的太難管了。”李忠文説,景區每天都會在早上和中午分兩次,在山上給猴子喂食玉米,但猴子還是吃不飽,四處搗亂。去年抓了100隻後,今年的傷人事件開始減少,但是截至目前仍發生了70多起,景區為此支付了不少醫療費。今年,景區購買的公眾責任險,也從去年的8萬元增加到了16萬元。此外,景區加強了安全提示,隨時向遊客播放不得靠近、逗打猴子的語音。

  治猴患,連避孕藥都試過了

  為了管住個性越來越強的“大師兄”,景區以及西昌市的林業部門也想了很多辦法,但是效果卻不明顯。

  早在2008年至2009年間,景區購買了人用長效口服避孕藥,混在每天投放的玉米裏,試著為猴子避孕以減少猴群數量,但猴子吃了之後,照樣很能生,沒有任何避孕效果。

  李忠文介紹,當時,景區還提出了一個方案,就是將個性頑劣、愛惹事的猴子在山上集中圈養起來,將溫順的、小的猴子留在外面。但因為瀘山沒有足夠的地方實施圈養,缺乏設施及數百萬元的資金,這個方案並未獲得通過。

  到了2015年,猴患問題的嚴重性日益凸顯。景區無奈向西昌市林業局提出申請,希望能捕捉100隻猴子分流到外地,方案經過省林業廳批准後,在11月17日正式實施。為期10天的“捉猴大戰”後,100隻獼猴被送走。李忠文説,從目前來看,分流一批猴子走,減少數量,是有效緩解猴患最好的辦法了,儘管有些治標不治本。曾經還有人提出,可以引進猴子的天敵,但這個辦法在景區無法實現,反而會打破生態平衡,帶來更多的問題。

  潑猴傷人年均百起

  和峨眉山一樣,西昌瀘山景區內的猴子,不僅僅是調皮搗蛋,而是偏愛惹是生非。近幾年,景區平均每年發生數十起至上百起猴子襲擊遊客事件。據景區統計,2015年傷人事件有100多起,今年以來,也發生了70多起。

  出手治猴

  人要與猴群和諧相處,關鍵在於平衡,這個平衡,主要是指數量上的平衡,現在瀘山還有500多只猴子,數量還是太多。

  景區申請定向“逮捕” 務必捉拿10隻“個性猴”

  西昌學院動物科學學院專家亓東明曾對瀘山猴子做過調查。他介紹説,猴子傷人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在獼猴的生育哺乳期,母猴會十分警覺,如果有人近距離接觸它們,母猴會以為受到了威脅,進而發起攻擊,以保護小猴。因此,很多時候猴子傷人並不是它故意為之,而是受到了外界的刺激所致。

  與猴子打了20多年交道的彭昌鳳,被人稱為“猴王”。1998年,就是他帶人,將101隻猴子從木裏縣捕捉到了瀘山。在去年11月的捕猴行動中,省林業廳直接指派他帶領捕捉隊前往實施。

  彭昌鳳説,猴子畢竟是野生動物,如果在它的發情期,或者天氣較熱,猴子比較焦躁,就容易發生傷人事件。同時,瀘山上猴群數量增多,食物有限,猴子出於本能到處尋找食物,也會發生人猴之間的不愉快。

  但他認為,瀘山上不能沒有猴子,有猴子才有生氣,遊客才能體驗到賞猴的樂趣。另一方面,猴群也不能過多,多了沒得到有效管理,就會出現如今面臨的問題。人要與猴群和諧相處,關鍵在於平衡,這個平衡,主要是指數量上的平衡,現在瀘山還有500多只猴子,數量還是太多。如果猴群數量控制下來了,傷人事件自然也就少了。

  下一步咋辦?李忠文表示,經過去年底的抓捕,今年的猴子傷人事件開始減少,因此,景區的計劃是,繼續減少猴群的數量。

  經過景區的監測,景區內目前生活的猴子中,有5隻藏酋猴,還有5隻平頂猴最有“個性”。據觀察,這10隻猴子是最為活躍的,打架搗蛋,常常有它們的身影。

  因此,景區開始思考,準備將猴群中的“破壞分子”捉走,還猴群一片安寧。因為,去年捕捉走的100隻,是採用誘捕的方式,並沒有指向性。為此,在今年的捕捉申請方案中,景區提出,希望能定向捕捉110隻猴子分流到外地,主要對像是將那些最頑劣的、性情暴躁搶奪東西的、傷人的猴子捕捉走,其中就包括那10隻“個性猴”。

  峨眉山如何治猴?

  “猴患”的問題,在全國多個景區也普遍存在,其中以四川峨眉山的猴子最為出名。

  峨眉山的猴群主要集中在清音閣、一線天至洪椿坪之間,目前有300多只,也不時發生襲擊遊客、搶奪東西事件。這裡的猴群是如何管理的?景區採取的辦法是,聘請多名猴區管理員,負責每天給猴群喂食,同時提醒遊客注意安全,並幫助遊客驅趕猴群。同時,峨眉山猴區佔地25公頃,是我國最大的自然生態猴保護區,不存在景區容納不下的麻煩。楊玲玲華西都市報記者徐湘東 攝影報道

[責任編輯:郭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