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神州共此月圓

2016年09月15日 11:03:26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作者:光明日報評論員

  “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在這秋高氣爽、花好月圓、闔家團圓的日子裏,我們向廣大讀者朋友送上最美好的祝願!

  天上月圓,人間團圓。春節之外,中秋就是傳統節日裏最隆重的團圓日了。中秋來臨之際,遊子們紛紛整理行囊,訂好機票車票,籌劃著回家的行程。有人出於各種原因不能回家,紛紛寄東西、打電話,表達對家和親人的感情。不管有沒有在一起,團圓的心、思念的情是相通相連的。自唐宋時期中秋節逐漸成形以來,一千多年間,中秋節承載了無數國人的喜樂悲歡和家國情懷,這也使得中秋成為最具有中華文化獨特魅力、最展現中華美學精神的節日之一。

  中秋美,中秋有月。“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中國人愛月之情在中秋節中得到了最大的釋放。皓月當空,于月色之下,賞玩美妙絕倫的長天月色,享受舉家團圓的其樂融融,這是中華文化賜給每一個中國人用之不竭的中秋之美。

  中秋美,月中有情。“月出皎兮,佼人僚兮”,“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月出懷人,見月思鄉,望月懷古,中國人對月亮傾注了太多太多感情。中秋月圓之際,品味古人之情思,賡續傳統之韻味,借明月反思古今,回望人生,眷念親友,這是中秋月對每一個中國人的文化觀照。

  明月依舊,秋夜澄懷;明月有情,青山不老。縱然有太多的浮躁和喧囂,縱然物質生活大潮裹挾著每一個個體,使得我們常常靜不下心來看一眼月亮,但每到中秋,清風漸起,明月仍在。“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凝視天上的月亮,仍然會讓我們回想前人的生活與思考,預想我們的將來該如何展開。中秋月,直到今天,還是中國人心靈間的一團明亮、一片皎潔。

  中秋是團圓歡樂的節日,是收穫的節日,是思念的節日,是整裝再出發的節日。關注中秋的文化屬性,感受中秋的精神價值,欣賞中秋的美學內涵,重視中秋的傳統韻味,能讓我們的團圓更溫馨,讓我們的收穫更充實,讓我們的思念更悠長,讓我們的出發更明確。過一個有文化韻味和精神內涵的中秋節,也正是在享受和守護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

  《光明日報》( 2016年09月15日 01版)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