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長江陷“化工鎖江”困局 石化走廊暗藏災難性污染隱患

2016年06月30日 08:26:00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轉型要決心更要良策

  在長江流域,化工企業轉型升級乃至綠色搬遷、關停,是一個從政府到民間認同度都很高的共識。但要做到這一點,面臨資金、社會穩定、後續處置等多重困境,這是沿江省份普遍面臨的難題。

  在湖南省湘潭市湘江之濱,原國家精細化工基地竹埠港28家化工企業已全部關停。但隨之而來的,是當地經受轉型帶來産值下滑、搬遷成本高昂、污染治理難度大等“陣痛”。

  湘潭市發改委副主任沈玉明説,竹埠港化工企業退出面臨資金缺口較大、企業徵收情況複雜等不穩定因素。

  “一些化工企業關停比生産還危險,關停不光是要有決心,還要有應對措施和配套。”湘潭市岳塘區副區長黃建平説。

  三峽大學校長何偉軍等專家認為,從長江大開發到大保護,這個轉變非常及時。化工是産業經濟之基,也是污染大戶,關鍵要在優化佈局、綜合治理、轉型升級等上下功夫。

  各方建議,要從如下層面將長江化工産業納入綠色、低碳、迴圈、規範的軌道上來:

  首先,應加強宏觀調控優化産業佈局。黃建平建議,國家對長江沿岸已佈局的重化工産業進行排查,在加大生態和環境方面投入的同時,根據需求總量進行産能總量控制,根據功能區劃合理佈局,污染物排放既要達標又要進行總量控制,倒逼企業通過技術升級、轉型發展實現污染減排。建立負面清單,堅決淘汰落後、高污染的小散亂化工企業,重點扶持技術創新、競爭能力強、環境友好的優質企業。

  其次,要推進企業入園從嚴監管。曹廣晶認為,企業線上監測必不可少,還需大力推進園區公共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實現污水統一入園統一排放。湖北興發集團總經理助理陳曉清認為,化工産業可通過迴圈化改造健全企業內部迴圈經濟體系,實現污染物大幅減排。目前興發集團宜昌精細化工園區內固廢、工業水、廢熱利用率均達到了95%以上。

  此外,要健全體制機制,消除環境風險隱患。一些專家建議,國家層面應該建立長江流域環境保護聯席會議制度,協調解決重點難點問題。建立上下游環境資訊溝通、共用、通報、會商制度和環境監測預警系統,實時監控長江流域環境狀況;重大開發、建設項目須徵求下游省份意見;實施跨區域重大突發事件聯動處置,重大案件聯動執法。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