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
其實圍繞著一個善款沒用完,或者說是沒法再用了,接下來將何去何從,這樣一個大討論可不是從這件事才開始的。在1994年的時候,當時有一個山東的小女孩叫楊曉霞,不幸得了一種很怪的病,當時全國的善款雪片一樣地飛來。在1994年,大家想象一下,一共收到了善款87萬元,最後刨掉治療費,治得很好,然後接著把她上學的一些補助等等都刨掉,還剩45萬,一下子成了全社會關注的一個焦點。不過當時是處在一種善意的討論過程當中,最後楊曉霞和她的家庭是愛來自于社會也返還社會,捐給了宋慶齡基金會,然後去幫助那些有疑難雜症的孩子,後來楊曉霞還上了大學。整個這個故事是在一種善的推動之下,而且大家沒有太多的不舒服,成為這方面事情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式的事件。
但是到了這次小悅悅的時候,開始有了一些新的做法,讓我們開始感覺到了一些不安。因為聽說在這樣過程當中,小悅悅剛離開,她的父親開始接到電話,錢捐沒捐等等等等,到底是不是這樣?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況?接下來我們就要連線一下,全程一直在跟蹤採訪這件事的南方電視臺的記者劉藝。劉藝,你好。
劉藝 南方電視臺記者:
白岩松,你好。
白岩松:
在小悅悅不幸走了之後,她的父親,或者說她的家庭接到的電話有說,讓她趕緊把錢捐出去,還有是尋求幫助,這方面的情況到底到什麼樣的程度,你給觀眾朋友介紹一下。
劉藝:
就是在小悅悅去世以後,她爸爸之前有跟我說過,每天都能接到很多的電話,包括短信,都在對他一個質問,包括善款的去向,包括在質疑他是不是在斂財。
白岩松:
是否也有向他尋求幫助的?
劉藝:
有,非常多,就是在他的第一筆捐款捐出去以前,就已經有人在尋求他的幫助,就是能不能用這些善款來幫助他們,在他把第一筆捐款捐出去以後,這些求助的電話,包括短信就更加多了。今天一個早上,他就已經收到了20多條的求助短信。
白岩松:
其實我幫他算了一下賬,捐出這八萬塊錢之後,只不過還剩下19萬多一點。據你近距離在他的身邊應該更多地去了解,他感受到的壓力是什麼樣?他怎麼辦呢?
劉藝:
其實對這個事情,他爸爸說,其實這筆善款就像一個燙手的山芋一樣,很難處理,就是很難處理得好。那麼他的一個想法就是對于別人這些言論,他自己不予理會,他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證明。那麼對這筆善款,他在很多媒體也說過,他說想把大家的愛心送出去,不過這筆錢要用在刀刃上,不能盲目地誰都給、誰都送,他覺得這筆錢要幫助到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就像他的第一筆捐款,像陳良發一樣,他就缺那幾萬塊錢就能做手術,就能救回一條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