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網路媒體走轉改)楊元菊:美麗富饒的寨沙侗寨不是夢

2016年01月14日 23:2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寨沙侗寨“侗家驛站”農家樂。(台灣網 梁行 攝)

  寨沙侗寨“侗家驛站”農家樂的老闆夏用發與妻子楊元菊接受媒體採訪。(台灣網 梁行 攝)

  台灣網1月14日江口訊 (記者 梁行)在巍巍梵凈山麓,有一個美麗的村寨叫寨沙侗寨。進入侗寨,錯落有致的76戶侗家吊腳樓映入眼簾。穿著節日盛裝的侗族婦女楊元菊與丈夫夏用發正風風火火地經營著“侗家驛站”農家樂。

  “幾年前這裡還是一個“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腳泥,環境臟、亂、差”的貧困村,大部分村民均外出打工或者到梵凈山去抬滑桿賣苦力吃飯,女的就在家務農,每人平均年收入不足一千元。”説起過去的貧困日子,楊元菊滿是心酸。

  楊元菊告訴記者,以前主要就到廣州、福建、北京等地打工,直到2010年開發寨沙才回家,2012通過政府扶貧貸款拿到15萬元,把家裏的老房子改成農家樂。不僅一年就還清了貸款,而且每年的年收入都在不斷增長,今天年收入突破30萬元。楊元菊家的“農家樂”小樓古色古香,共有5個標間、2個單間,配有電視、空調等。楊元菊表示搞“農家樂”比打工強多了,既可以照顧家庭,收入也比打工多得多。腰包鼓起來後,楊元菊還投資了客車公司,並希望在城裏給兒子買套房子。

  寨沙曾經是一個貧困村寨,近年來,該村寨依託梵凈名山和佛教文化苑,積極發展鄉村旅遊,在寨沙原址上規劃建設佔地93畝的百戶侗寨新村,村民們住上了別致幽雅的新房,搞起“農家樂”,吸引各地遊客爭相來這裡體驗原生態的民俗文化。

  2011年,江口縣抓住機遇,對鄉村旅遊加大金融支援,並迅速出臺相關措施,組織縣扶貧辦抓示範、抓規劃,寨沙侗寨的鄉村旅遊得到迅速發展。2012年,銅仁市委、市政府深入推進梵凈山“金三角”文化旅遊創新區建設。同時實施精準扶貧到人,扶貧部門籌措資金1200萬元,對全寨75戶房屋進行統一規劃和撤舊立新。通過國開行提供小額貸款,使寨沙侗寨41戶貧困農戶獲得資金保障,給想致富、快致富的貧困農戶極大發展支援。

  寨內設有2500平方米大型文化廣場、民族風情表演場、侗家鐘鼓樓、民族博物館、侗家食坊和1500米長、3米寬的流水景觀、旅遊公廁等基礎設施建設。全寨均可發展“農家樂”,每日可接待800余名遊客吃、住。通過發展侗族文化旅遊産業,侗寨群眾可實現年戶均增收1萬元以上。

  聽過近幾年的艱苦努力,江口鄉村旅遊已經形成了具有一定影響力,“寨沙模式”成為鄉村旅遊發展的成功典範,為貴州乃至全國旅遊扶貧提供了經驗支撐。寨沙,依山傍水,人傑地靈。門前碧水如畫,屋後青山似黛。遠望似人間仙境,近遊如世外桃源。記者要離開時看見侗族村民操著侗家話,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責任編輯:高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