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記武警北京市總隊天安門國旗護衛隊

2017年07月28日 15:02:39  來源:新華網
字號:    

   五星紅旗,偉大祖國的標誌與象徵。武警北京市總隊天安門國旗護衛隊官兵,用實際行動捍衛國旗尊嚴,維護國家形象。護衛隊組建以來,先後被上級授予“國旗衛士”“天安門模範中隊”等榮譽稱號,榮立集體一等功3次、二等功10次、三等功29次。

    護衛國旗 重於生命 

    走進中隊榮譽室,墻壁上一面面錦旗、一塊塊獎牌,訴説著護衛隊官兵履行使命、忠於職守的動人事跡;懸挂著的八個大字——“護衛國旗、重於生命”,是國旗衛士每天用心血和汗水踐行的諾言。

    天安門廣場升旗儀式是首都一道亮麗風景,更是一本獨特的愛國主義教材,絕不允許有半點閃失。一日淩晨,執行升旗儀式的方隊剛從金水橋出來,戰士蘇星突然感到右腳被扎了一下,腳底一陣鑽心疼痛,每踢一次正步,疼痛就加深一分。

    從廣場回到營區才發現,原來是釘馬靴的鐵釘刺傷了腳掌。蘇星説:“站在護旗方隊,腦海裏就只有神聖的國旗,再疼也要堅持走完!”

    “冬不穿棉,夏不穿單”是對國旗哨兵的特殊要求,只要踏上哨位,就像釘子一樣鉚在崗位上紋絲不動。戰士們常説:“我們頭頂五星紅旗,身後是莊嚴的天安門城樓,為了國旗的尊嚴、祖國的形象,任何艱苦都阻礙不了護衛國旗的決心。”

    以苦為樂 精益求精 

    2015年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戰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紀念大會上,由200人組成的升旗方隊護衛著國旗向基座邁進。只見升旗手楊博從擎旗手手中接過國旗,懸挂在旗桿上。頃刻,國旗從他手中拋撒而出,騰空飛舞,拉開了閱兵式帷幕。

    為了這舉世矚目的一刻,楊博每天拿著3公斤的啞鈴練拋撒,一練就是上千次,直到胳膊抬不起來,右邊身體麻木,吃飯只能靠左手。這樣的付出,讓5米長、3.3米寬的特號國旗,無論在什麼樣的惡劣天氣裏,都能在他手中完美掌控。

    正步端腿支撐半小時紋絲不動,單臂連續舉7公斤啞鈴300余次面不改色,速度跳繩一分鐘230多個大氣不喘……這些,只是國旗衛士的基本功。

    每一名國旗衛士,都是從萬餘名新兵中挑選出來,經歷7個月嚴格訓練才能“亮相”的。無論寒來暑往、颳風下雨,同樣的動作日復一日,平均每天練11個小時,托槍行進7000米。夏天,每名隊員的臉都得被曬脫幾層皮;冬天,許多隊員的手指都被凍得像胡蘿蔔一樣。

    護衛隊官兵的駐地,就在故宮午門外的東朝房。由於條件所限,官兵們只能40多人住一間大屋,每頓飯要分3批吃,澡要分10撥洗,上廁所要走200米……“護衛國旗是我們的最大光榮,苦點累點算什麼!”楊博説。

    對國旗的熱愛融入骨髓 

    國旗衛士不僅僅在天安門廣場升降國旗、護衛國旗,還堅持宣講國旗、傳播愛國火種。

    2016年8月,經上級批准,護衛隊4人來到南海明珠——海南省三沙市贈送國旗,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並培養了一批升旗手。

    無論走到哪,護衛隊員們都把國旗裝在心裏,融入生命。

    復員回家的護衛隊員牛建波,一次在電視上看到某城市街頭很多國旗張挂不規範時,當即打電話給外地的戰友張燕輝,兩人商量後決定宣講國旗知識。

    剛開始,許多單位不理解,把他倆斥為“騙子”,但他們沒有放棄,也從未向任何一個單位索取報酬。後來,在一所學校的幫助下,牛建波和張燕輝有了愛國主義教育辦公室。

    當護衛隊一些退伍老兵得知這個消息後,也紛紛加入這個群體。他們兩年內為160多所學校、企業義務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國旗教育180多場,聽眾達35萬人次,培訓升旗手2000多人。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