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百歲老兵:改名致敬戰友 戎馬歲月不懼犧牲

2017年07月28日 15:01:32  來源:新華網
字號:    

  百歲老八路鄧雲聲音沙啞,常重復自己剛説過的話,但在老人碎片化的記憶中依然有當年的血氣方剛、戰友情誼和中國軍魂。

  1917年,鄧雲出生在山西省陽泉郊區東村。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同年,他加入晉察冀四分區五團三連。老人曾參加過很多發生在太原和陽泉附近的戰鬥,其中最大的是百團大戰。

  近日,記者見到了百歲老兵鄧雲。在女兒們的悉心照顧下,老人的身體還算硬朗,但記憶力退化嚴重,由於耳背,記者只能通過他的女兒鄧新蓮手寫問題與他交流。

  提起為何參軍,老人回憶説,那個年代家裏有弟兄五個的參軍兩個,有弟兄三個的參軍一個。他雖然有兩個哥哥,母親也不想讓最小的兒子去參軍,但他還是自願參了軍。

  “當兵打日本呢,他們把咱們中國佔領了。”鄧雲説,當時兩個哥哥都已結婚成家,而他還年輕。

  雖然老人的記憶已經模糊,但他卻對百團大戰印象深刻。他回憶説,在百團大戰中,他們夜晚破襲了正太鐵路,拆毀鐵軌,搬走枕木。

  “雖然日本人有機槍大炮,咱們是步槍手榴彈,但不怕死,誰也不怕死!”鄧雲説。

  然而,戰爭是殘酷的,老人也曾歷經生死。記者看到老人大腿外側仍然留有一塊不小的傷疤,但他自己已經忘記這個傷疤是怎麼來的,甚至不記得當年如何死裏逃生。

  由於以前常聽父親講打仗的事,鄧新蓮記住了老父親的這段生死經歷。她説,一次父親在戰場上被機槍打中,掉了一大塊肉,當時用急救包堵住了那塊窟窿,再用繃帶捆住,晚上他和戰友從死人堆裏爬出來,躲到山洞裏療傷大約有100天。傷口生了蛆,他就用繃帶來回拉扯,去掉腐肉,直到露出新鮮的肉,再把腿捆住。等到傷情減輕時,他們出來又找到了部隊。

  然而不幸的是,就在那場戰鬥中,他的連長鄧世軍犧牲了。為了紀念連長,他將自己的名字“曹立忠”改為“鄧雲”,孩子也都隨了“鄧”這個姓氏。

  鄧新蓮説,一方面父親怕落在敵人手裏,連累家人,另外他當時是連指導員,和連長感情很深,連長犧牲後,為了紀念致敬他,父親從此改了名字。

  雖然已經百歲高齡,但老人仍然堅持每天看報、練書法,有時也會抄寫毛澤東詩詞。老人堅強、樂觀的精神深深地感動著他的孩子們,尤其在講到老人堅定的理想信念時,鄧新蓮幾度哽咽。

  “以前我也常問爸爸,侵華日軍武器厲害,咱們是怎麼打贏的?爸爸説,是堅強的信念和不怕死的決心。”鄧新蓮説。

  知道今年是建軍90週年,這位“最可愛的人”借此機會表達了對祖國的深深祝福。“祖國強大,人民幸福。”他説。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