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經濟穩中向好帶動財政收入較快增長

2017年07月15日 11:25:32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字號:    

  7月14日,財政部召開新聞發佈會披露,上半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和支出均實現較大增幅,同比增長分別為9.8%和15.8%。

  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上半年全國財政收入較快增長,是我國經濟運作穩中向好的綜合反映;同時,實施更加積極有效的財政政策,切實保障各項重點支出需要。

  多重因素促進收入增長

  財政部數據顯示,1月至6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94306億元,同比增長9.8%。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3891億元,同比增長9.6%;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50415億元,同比增長10%。

  “上半年,全國財政收入較快增長,是我國經濟運作穩中向好的綜合反映,也是工業品價格上漲、企業盈利狀況改善、進口價量齊升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財政部國庫司巡視員婁洪表示。

  婁洪分析,今年以來,經濟運作中的積極因素不斷增加,1月至5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7%、工業企業利潤增長22.7%、固定資産投資增長8.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7%等,普遍高於去年全年水準,帶動了稅收收入增長。

  同時,上半年,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PPI)上漲6.6%,部分大宗商品價格也同比上漲較多,帶動以現價計算的財政收入增長。

  此外,進口量價齊升帶動了相關稅收的增長。“上半年,作為海關主要稅源的一般貿易進口總額(按人民幣)同比增長30.2%,受此影響,進口環節稅收同比增加2210億元,大幅增長31.8%,拉動收入增幅2.6個百分點。”婁洪説。

  婁洪同時表示,考慮減稅降費政策力度進一步加大、後期PPI同比漲幅可能回落等因素,下半年財政收入增幅可能有所放緩。

  增收結構呈現積極變化

  財政收入在實現較快增長的同時,在結構上也反映出清理規範涉企收費見成效、二三産業稅收齊頭並進等諸多亮點。“上半年財政增收結構呈現積極變化。”婁洪表示。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包括兩大類,一類是各項稅收收入,另一類是包括行政事業性收費收入等在內的非稅收入。統計顯示,上半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的稅收收入80074億元,同比增長10.9%;非稅收入14232億元,同比增長4.4%。

  婁洪分析,從稅收增收佔比看,上半年,稅收收入增收額佔財政增收總額的92.9%,比2016年全年提高13.3個百分點。主要是工業品出廠價格、企業利潤、一般貿易進口、商品房銷售額等指標增幅較高帶動稅收收入較快增長,而同時,清理規範涉企收費、出臺一系列降費措施形成政策性減收,以及上年同期基數較高等導致非稅收入低增長。

  同時,相關行業稅收情況反映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積極成效。能源原材料行業稅收高速增長,去産能政策效果顯現,市場供求關係改善,産品價格上漲,帶動相關行業稅收大幅增長。上半年,煤炭開採和洗選業、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稅收分別增長1.7倍、77.8%、49.3%、62.1%。

  經濟增長新動能不斷激發,中高端製造業、新興服務業發展勢頭良好,稅收增長較多。通用設備製造業、專用設備製造業、汽車製造業以及電腦、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稅收分別增長28%、20.5%、16.9%、25.7%,網際網路服務、軟體資訊技術服務業分別增長58.9%和38.7%。

  “營改增減收效應進一步顯現,加上去年同期基數較高,建築業、金融業稅收分別下降26.6%、4.3%。”婁洪説。

  各項重點支出切實保障

  “今年以來,各級財政部門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實施更加積極有效的財政政策,推進財政資金統籌使用,及時撥付下達財政資金,切實保障各項重點支出需要。”婁洪表示。

  據統計,1月至6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03483億元,同比增長15.8%。從主要項目情況看,多項民生支出的增速都接近甚至超過20%:教育支出15346億元,增長17.2%;科學技術支出2905億元,增長22.7%;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4803億元,增長24.6%;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8623億元,增長18.2%;城鄉社區支出11892億元,增長20.1%。

  及時批復下達預算是加快預算執行的前提條件。“近年來,財政部積極採取細化預算編制、大力壓縮代編預算、提高轉移支付預算提前下達比例、加快批復下達年初預算等措施,中央財政預算批復下達進度不斷加快。”財政部預算司副司長吳海軍説。

  據悉,截至6月30日,中央財政2017年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支出和對地方轉移支付預算已批復下達近95%,比上年同期有所加快,實現了中央財政當年預算在上半年基本批復下達完畢。

  “下一步我們將重點督促中央部門和地方財政部門,進一步加快預算執行進度,發揮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吳海軍表示。(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曾金華)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