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經濟改革五年考:新技術填補傳統産業空缺 開啟發展新窗口

2017年07月13日 13:06:18  來源:央廣網
字號:    

  央廣網7月13日消息(記者王夢妍)去年李世石和AlphaGo的大戰硝煙還未完全散去,今年柯潔再度挑戰人工智慧。歷經一年時間,人們對AI的認識已經越來越深刻。

  近年來,我國人工智慧産業發展迅速,並有巨大潛力和空間。有報告預計2018年我國人工智慧産業將達到200億産值,並帶動相關産業1000億。從美國、歐盟、英國、日本、韓國等國出臺的國家推進人工智慧戰略來看,為了搶佔人工智慧産業發展的制高點,各國紛紛進行國家層面的佈局和頂層設計,我國亦不例外。

  2015年,《關於積極推進“網際網路+”行動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人工智慧作為十一個重點佈局領域之一,促進人工智慧在智慧家居、智慧終端和機器人等領域的推廣應用。2016年,《“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規劃》等多部文件中,都將人工智慧的發展作為國家未來發展的重點。

  人工智慧到2035年有望拉動中國經濟年增長率1.6%

  如今,推進人工智慧與傳統裝備製造業的深度融合,加強戰略性新興産業協同和創新生態聚集,中國市場正加快步伐趕上這波全球性的人工智慧領域大發展潮流。去年,我國人工智慧市場規模已達203.9億元;到2018年,其規模將超過360億元。從産業政策上看,上海作為國家機器人檢測與評定中心總部,提出到2020年平均每年新增機器人3000台以上。

  埃森哲在《人工智慧:助力中國經濟增長》報告中提出,通過轉變工作方式和開拓新的價值和增長源,人工智慧有潛力將2035年的中國經濟總增加值提升7.111萬億美元,年增長率從6.3%提速至7.9%。

  報告進一步分析了人工智慧對中國15個行業可能帶來的經濟影響,製造業、農林漁業、批發和零售業將成為從人工智慧應用中獲益最多的三個行業。到2035年,人工智慧將推動這三大行業的年增長率分別提升2%、1.8%和1.7%。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