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煤礦安全警示急先鋒:讓安全理念深入每一個人心中

2017年06月19日 16:28:05  來源:中國青年網
字號:    

  這裡是氣勢磅薄的七峰山下,是波山浪谷的口泉河旁;這裡位於大同市南郊區口泉鄉白洞村西南一公里處,東北部與同家梁礦、大鬥溝礦相鄰,西南與四老溝礦接壤,煤礦資源豐富;這裡有鐵路與口泉編組站接軌,新王公路從礦區穿過,交通便利;這裡以其震撼人心的感染力吸引著絡繹不絕觀瞻的人群;這裡同樣有一支以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而著稱的青年集體…… 

  這裡,就是在原老白洞礦舊址的廢墟上建起的一座風格獨特、極具震撼力的場所——全國煤礦安全生産警示教育基地(大同)(以下簡稱“基地”)。 

  基地自2005年9月建成以來,始終把創建“青年文明號”活動作為凝聚青年、團結青年、帶領青年建功立業的有效形式,以“規範文明、立足本職、自我監控、敬業守信、無私奉獻”的工作理念,著力打造文明服務窗口形象,推行站立式微笑服務等文明服務活動,提升禮儀服務標準並積極開展創先爭優、評星晉級等活動,確立了建設“學習型”、“自控型”、“奉獻型”青年文明號的創建思路,出色地完成了上級交辦的工作任務。 

  截止2016年底,基地共接待國內、國際友人7萬餘人次。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居安思危警鐘常鳴

  據了解,老白洞礦是我國最大的煤炭生産基地,總佔地面積5463平米,建築面積為543.82平米。1960年5月9日,中外採礦史上最悲慘的煤層大爆炸不幸在這裡發生了。事故死亡是679人,連同被救出的228人中又死亡的5人共死亡684人。 

  “五九事故”讓當年老白洞整個礦井毀於一旦,奪去684名礦工兄弟的生命,成為銘刻在大同礦工心中的一道深深的烙印。 

  如今在這老白洞礦的舊址上,建成的“五九事故”紀念館,是大同煤礦集團貫徹落實黨和國家關於煤礦安全生産的一系列方針政策的具體措施,是永遠銘記、深刻汲取歷史教訓的實際行動,是不斷提高安全工作水準的具體體現,是提高員工安全素質的重要舉措,更是大同煤礦集團幾代礦工的心願,是對殉難礦工的祭奠和慰藉。 

  而基地的前身就是“五九事故”紀念館,已成為全國煤炭系統一個獨具特色的安全教育基地。 

  基地現有員工21名,平均年齡33周歲,其中黨員8名,團員2名,主要負責基地參觀接待、講解以及後勤服務工作。 

  這是一支以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而著稱的青年集體,先後被授予“同煤集團青年文明號”、“山西省青年文明號”、“全國青年文明號”等。 

  在長期的青年文明號創建實踐中,基地始終把建設“學習型”青年文明號、培育“學習型”青年員工作為創建活動的重要內容,全面增強青年員工的政治理論和業務技術素質,提高創新能力。 

  據“青年文明號”號長馬君麗介紹,“基地每週組織青年員工進行一次政治學習,每月結合工作實際組織召開一次青年員工座談會。堅持實施‘三個一’學習法:每季度進行一次青年員工思想分析,每半年進行一次時事政治、政治理論知識學習會,每年開展一次讀書學習的討論會。” 

  團員青年們還約定,每年的五四青年節為重溫入團誓詞和青年文明號公約日,提醒自己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牢記團員責任和青年文明號使命,勤奮工作,保障安全,服務社會。 

  強化業務素質 提高服務水準

  基地作為宣傳煤礦安全教育的重要陣地,“全國青年文明號集體”,在這裡工作的員工們時刻以青年文明號的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 

  據馬君麗介紹,結合實際工作,基地實施了優質服務“五個一”工程:一張笑臉,熱情的接待每一位礦工,做到生人熟人一樣熱情,企業個體一樣對待,閒時忙時一樣週到,人多人少一樣負責;一杯茶水,熱情的接待礦工們,讓礦工們進入基地,就有自己是主人的親切感;一部電話,熱情的解決礦工與外界聯繫不方便的問題;一個諮詢臺,熱情的為礦工們解答疑難問題;一本意見薄,熱情的歡迎礦工們提意見,改進和開展基地的工作。 

  在“青年文明號”的創建工作中,基地的年輕人得到了鍛鍊,並快速成長起來。 

  今年3至4月份,大同煤礦集團開展了“安全警示月”活動,基地被選為了開展活動的主陣地,集團公司幾十家單位每天接待多家單位開展活動。 

  這次活動中,接待任務的密集程度對於基地來説充滿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剛接到任務時倍感壓力,但有壓力才有動力!”馬君麗看出了大傢夥的心思,鼓勵説,“大傢夥苦練業務這麼久,這次活動不正是檢驗我們服務水準的大好契機嗎?這次活動就是我們的戰場,大家盡情的發揮吧!” 

  那段時間,基地的員工幾乎吃住都在單位,很多人一個多月都沒回家。經過一個多月的辛勤付出,活動圓滿結束,受到各個單位一致好評,以及集團公司領導的表揚。 

  為了營造建立青年文明號的氛圍,基地增設了團員示範崗,身為團幹部的馬君麗就是其中一員,為儘快提高自己的講解水準,馬君麗白天在單位只要有時間就勤加練習提高自己的普通話水準,晚上回到家也對著電視一遍遍跟讀,每天如此。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她的普通話達到了一級乙等的水準,也起到了表率作用。 

  “我們同樣注重員工的內心世界,增強團員青年的歸屬感。”馬君麗説,“因為工作任務量大,有些員工思想極易産生波動。為此,我們把搞好青工的業餘文化生活作為提升團組織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 

  基地先後建立了團支部活動室、青年之家、青年讀書屋等青年讀書、娛樂的場所,定期組織開展團員青年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用親情和融洽的大環境重新喚起了團員青年的歸屬感。 

  強化志願服務 傳播安全理念

  基地處在大山深處,工作環境艱苦,但是這支年輕的隊伍從來沒有抱怨過,他們堅信,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一樣可以發揮出自己的光和熱。 

  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基地青年文明號員工隊伍堅持開展社區服務、義務講解等多項志願服務工作,尤其是義務宣傳安全工作。雖然每年基地都會接待大量的團體和個人接受安全警示教育,但是他們會主動走出去宣傳安全知識,傳播安全理念。 

  “每個月基地都會聯繫一家單位,通過宣講,使員工可以深刻認識到安全生産的重要性。”馬君麗説,同時,基地青年文明號員工隊伍也在積極嘗試各種新方式來提高義務宣傳水準,比如把安全理念通過小品等文藝形式或者是利用多媒體等形式形象的傳達給員工,使安全宣傳工作不那麼嚴肅死板,而是在幽默詼諧中讓人警醒。 

  根據上級團組織制定的“青年文明號”管理辦法等規定,結合實際,基地制定出了具有特色、便於操作、切實可行的管理制度,堅持日督促、月檢查、季考評,強化集體自身建設,加強對“青年文明號”的管理,推出了“六個一樣”承諾:冬天夏天一個樣,白天夜晚一個樣,雨天晴天一個樣,有檢查組與無檢查組一個樣,要求與不要求一個樣,領導在與領導不在一個樣。 

  倡導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道德風尚是創建“青年文明號”活動的主要宗旨。 

  為了展現和強化“信用建設”在工作崗位中的突出作用,“我們製作了‘信用公約承諾卡’,通過制定‘承諾目標’,運作‘承諾措施’,推行‘青年員工安全信用承諾’,使遵章守紀、敬業愛崗成為了廣大青年員工的自覺行動。”馬君麗説。 

  基地還相繼推出了“每月一星”、“奉獻標兵”評選考核標準,通過對奉獻時間、奉獻業績等不同方面綜合評定,讓獲選青年員工“照片上墻、名字入刊、獎金進手”,極大地調動了青年員工愛崗敬業、奉獻進取的積極性。 

  “我們成立了‘青年志願者便民服務隊’,堅持定期開展‘一助一’、‘多助一’活動,利用節假日積極為員工和社區群眾送溫暖、傳新風,受到廣大群眾的讚譽。”馬君麗説。(中國青年網記者 劉芊芊)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