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青山美麗藍天幸福 習近平點睛綠色中國夢

2017年06月02日 14:50:31  來源:中國青年網
字號:    

  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

  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的衡量指標中,生態文明不可或缺,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內容。

  保護生態環境,推動綠色發展,功在當代利在韆鞦。

  從十八大首提“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多個場合對綠色發展、生態環境保護進行闡述。十八屆五中全會更把綠色發展作為五大發展理念之一。綠色發展,猶如燈塔之光,照亮了生態文明建設快速發展的道路。

  這一理念,表達了黨和政府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鮮明態度和堅定決心,飽含了習近平總書記以民為本、心繫百姓的初心情懷。

  從“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從“生態就是資源,生態就是生産力”到“保護生態,留一張白紙”,習近平總書記的新思想新論斷,為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指明方向。

  從雲南洱海“蒼山不墨韆鞦畫,洱海無弦萬古琴”,到黑龍江“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再到青海三江源“一江清水向東流”……綠色發展,生態富民,習近平總書記對生態環境保護寄予殷切希望。

  留得住青山綠水,方能記得住鄉愁。一汪清澈的河水,一片湛藍的天空,一抹清新的空氣,無不牽係著人民的福祉,關係著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數。

  在綠色發展理念指引下,一幅綠意盎然的中國夢畫卷在我們面前徐徐展開,一個充滿勃勃生機的中國夢正向我們穩步踏進。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産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然而,綠色發展在取得歷史性成就的同時,經濟快速發展中積累的諸多生態環境問題依然存在:江河水系、地下水污染和飲用水安全問題,重金屬、土壤污染,大範圍長時間的霧霾污染天氣……各類環境污染頻發,已成為突出的民生問題,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亟待補齊的短板。

  整治民心之患、民心之痛,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治理環境污染,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刻不容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生態環境保護問題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則就應該受到懲罰。”思想是行動的先導。《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等政策高屋建瓴,新《環保法》《大氣污染防治法》等法規重拳出擊,嚴守資源消耗上限、環境品質底線、生態保護紅線,確保生態功能不降低、面積不減少、性質不改變,綠色發展取得一個又一個新成就新進展。

  制定實施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辦法,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

  強化大氣污染治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下降5.6%和4%,74個重點城市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下降9.1%;

  優化能源結構,清潔能源消費比重提高1.7個百分點,煤炭消費比重下降2個百分點;

  推進水污染防治,出臺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一項項科學縝密的政策,一個個行之有效的措施,讓綠色在創新發展中崛起,更讓綠色夢想照進現實。

  “天不言而四時行,地不語而百物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生態文明發展,事關人民根本利益和民族發展長遠利益,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保護生態環境、治理環境污染緊迫而艱巨,任重而道遠。打好藍天保衛戰,強化水、土壤污染防治,推進生態保護和建設,構築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長城,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需要勠力同心,持之以恒。讓我們匯聚起綠色發展的磅薄力量,再次出發!(中國青年網評論員)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