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譚盾:再現敦煌遺音 復活絲路故事

2017年05月05日 16:05:03  來源:央視網
字號:    

  絲綢之路上的敦煌莫高窟共有492個洞窟,其中與音樂題材相關的洞窟多達240個,被稱為東方世界的藝術博物館,作曲家譚盾2014年就開始發起了“十年敦煌計劃”,在世界各地追蹤、研究失散千年的敦煌古譜原件。下面我就來聽聽譚盾先生講述他在絲路尋找敦煌遺音的收穫。

  在位於上海延安中路的一間工作室內,我們見到了剛剛摘得威尼斯雙年展金獅獎,正在緊張籌備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的譚盾,在這場以‘絲綢之路’為主題的音樂會上,譚盾不僅會呈現海上、天上、心上絲路協奏曲等作品,還將帶來“敦煌遺音”千年敦煌古樂譜與壁畫古樂器世界首演。

  音樂家譚盾:我看了那麼多的壁畫,而且這個壁畫4000多幅都跟音樂有關,我覺得是世界奇跡,也就是説第一次在一個古老的壁畫裏可以把整個敦煌音樂史,中國的古代的音樂史有一個非常非常全面的一個繪畫式的展出,通過“一帶一路”這樣的舞臺可以讓全世界全中國都可以欣賞和感悟到那個時候的音樂和繪畫是如此之偉大。

  在敦煌壁畫中,作為樂器的琵琶出現了600多次,《反彈琵琶》更是敦煌繪畫中藝術表現手法最具特點的畫面,帶有西域少數民族的特點,是盛唐時期對外交往的友好見證,在這也觸發了譚盾對於復原敦煌壁畫樂器的思考。

  音樂家譚盾:後來我發現其實最最關鍵的是,你如果真的讓反彈琵琶彈起來,它要很輕,所以我花了兩年的時間,跟東西南北中的樂器製造的師傅,後來我就把反彈琵琶做出來了,做的很輕,只有差不多一斤重,這樣琵琶演奏員完全可以根據壁畫的知識,還有北京舞蹈學院,敦煌舞係老師的指導,可以把我在倫敦和巴黎找到的敦煌琵琶譜的原形把它恢復

  就這樣,連同敦煌反彈琵琶、唐代壓腳鼓、敦煌五弦琵琶、敦煌古代奚琴在內的,深藏與洞窟壁畫中的千年古樂器,又重新被譚盾搬上世界舞臺,重現絲路遺音。

  音樂家譚盾:我覺得既然要做音樂,我們就講一個敦煌的故事,所以這次我想在“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的音樂會上,我想先把我恢復的四件樂器給大家展出,讓他們現在去聽到1000多年前敦煌石窟裏珍藏的那些聲音,那些顏色,那些壁畫。

  2014年起,譚盾就先後赴倫敦、巴黎、東京、波士頓的博物館和圖書館研究敦煌古譜原件,用音樂復活千年故事。譚盾説:敦煌音樂標誌著絲路音樂的頂峰,更標誌著多元文化的溝通和共融,他計劃在十年內復原12件敦煌壁畫中的古樂器,並在未來成立一支敦煌樂團在世界巡演,用音樂在中國傳統文化與多元文化之間,講述絲路故事故事,也是人類文明的精彩故事。

  音樂家譚盾:我覺得其實敦煌史譜裏保留的可能不只是美麗的壁畫,更多的我覺得是中國人的信仰,我覺得一個文化的傳承。我想把敦煌的故事,中國的故事,通過交響樂,通過歌劇的方法讓全世界都可以欣賞,聽中國故事,講中國故事,我覺得這其實也是“一帶一路”的一個新的詮釋。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