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緣何國外學者高度關注“一帶一路”

2017年05月05日 16:00:34  來源:南方網
字號:    

  繼北京APEC會議、杭州G20峰會後,“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作為中國又一主場外交盛會,即將在5月14日至15日于北京啟幕。澳大利亞全球基金會秘書長史蒂夫霍華德表示:中國近期的舉措、對世界的貢獻,尤其是“一帶一路”倡議都極受歡迎,特別是在世界其他地區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情況下;中國和澳大利亞無論是從商業還是地緣政治角度,都將在合作中受益匪淺。(5月4日新華網)

  連接歷史與未來,溝通中國和世界。“一帶一路”不僅是實現中華民族振興的戰略構想,更是沿線各國的共同事業。只要認同絲路精神,大家都是平等的合作夥伴,都可以以各自認為合適的方式來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參與“一帶一路”對澳大利亞經濟的長遠發展至關重要,也有助於為中澳關係健康穩定向前發展集聚正能量,而這也是澳大利亞學者高度關注“一帶一路”的最根本原因所在。

  共建“一帶一路”,中澳大有可為。2015年6月17日,中國與澳大利亞正式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澳大利亞政府自由貿易協定》。澳大利亞是與中國簽署自貿協定的第一個西方發達國家,也是“海上絲綢之路”途經路線上最為發達的經濟體。其實,澳大利亞與中國之間的經貿關係存在極大互補性,兩國可以超越雙邊經貿關係,整合雙邊的優勢,攜手發展與第三國的經貿關係。

  “一帶一路”既是一條互尊互信之路,也是一條合作共贏之路,更是一條文明互鑒之路。國際輿論一致看好,“一帶一路”是迄今最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産品,也是前景最好的國際合作平臺。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俄羅斯“歐亞經濟聯盟”、蒙古國“草原之路”戰略、哈薩克“光明大道”、歐洲“容克投資計劃”等國家和地區的戰略規劃也已與“一帶一路”倡議形成了對接。

  “一帶一路”是開放的,是穿越非洲、環連亞歐的廣闊“朋友圈”,所有感興趣的國家都可以添加進入“朋友圈”。今年3月27日,紐西蘭與中方簽署“一帶一路”合作協議,其也由此成為首個簽署相關協議的西方發達國家。以此為縮影,三年多來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參與“一帶一路”,近40個國家與中國商簽了“共建合作協議”,國際産能合作也拓展到近30個國家。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即將召開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既是中國的機會更是世界的機遇。世界期待,“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能夠在全球治理的“頂層設計”中貢獻更為完善的中國方案,能夠在一些具體的國際雙邊或多邊協作上取得實際進展,為促進世界經濟增長、深化地區合作打造更堅實的發展基礎,更好地造福各國和各國人民。(南方網秦豫)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