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西藏百萬農奴解放紀念日:高原奇路與那些開路者的故事

2017年03月28日 17:06:04  來源:中國西藏新聞網
字號:    

  今天是3月28日,是“西藏百萬農奴解放紀念日”。

  2009年1月19日,西藏自治區九屆人大二次會議投票決定,將每年的3月28日設為“西藏百萬農奴解放紀念日”。百萬農奴翻身解放,這一包括藏族在內的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重大事件,是西藏平叛和民主改革的重要成果。而西藏平叛和民主改革的成功,離不開18軍部隊的悲壯進軍和他們作為開路先鋒修築的高原奇路!

  1954年12月25日,對西藏人民來説是一個永遠載入史冊的日子。這一天,川藏公路(時稱康藏公路)和青藏公路,這兩條公路同時貫通通車,西藏沒有公路的歷史結束了,西藏人民從此邁入了新時代。

  60年多前沒有“兩路”的西藏是什麼樣子?

  作為“紀念川藏線通車60週年川藏紀行”採訪報道的記者,我們前不久到西藏軍區軍史館採訪時,被一幅幅歷史老照片所震撼。軍史辦幹事何昊和講解員姜丹丹向記者講述了這些老照片背後的故事。

  舊西藏95%以上人口是農奴和奴隸

  舊西藏實行的是政教合一、僧侶貴族專政的封建農奴制。達賴喇嘛既是宗教神權的首領,又是西藏地方政府的首領,西藏地方政府部門由地位顯赫的僧侶和貴族組成。佔西藏人口95%是農奴和奴隸,他們被分為差巴、堆窮和朗生三個階層。差巴和堆窮屬於農奴,沒有人身自由,不能隨便離開領主。朗生是奴隸,是農奴主的私人財産,只能無償地給農奴主幹活。佔人口不到5%的農奴主們,佔有西藏的全部耕地、牧場、森林、山川及牲畜。農奴主可以隨意打罵、處罰、出賣、贈送,乃至監禁、處死農奴和奴隸。舊西藏地方政府有法庭、監獄,大寺廟也有法庭、監獄,領主還可在自己的莊園私設監獄。刑罰極為野蠻殘酷,如剜目、割耳、斷手、剁腳、抽筋、投水等。在黑暗的政教合一封建農奴制統治下,宗教和寺院對人力、物力資源無窮無盡的消耗,嚴重束縛了勞動者的生産積極性,窒息了民族的生機和活力,使西藏長期處於停滯狀態。

1.jpg

已婚的“朗生”達瓦一直住在馬棚裏。

  1959年3月10日,以達賴為首的西藏反動上層集團妄圖使政教合一的農奴制永遠不變,發動分裂祖國的全面武裝叛亂。1959年3月28日,中央政府宣佈解散西藏地方政府,由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行使西藏地方政府職權,領導西藏各族人民一邊平叛一邊進行民主改革,百萬農奴從此翻身獲得解放。3月28日也由此成為“西藏百萬農奴解放紀念日”。

2.jpg

被挖去雙眼的農奴。

  十八軍進藏路上年齡最小的犧牲者

3.jpg

調整部隊編組及18軍成立 。

  淮海戰役結束後,1949年2月18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8軍在河南省鹿邑縣宣告成立,軍長是張國華,政委是譚冠三。

4.jpg

張國華照片。

  1950年1月7日,18軍在開赴川南各地途中,接二野電令改去樂山、丹棱地區整訓待命。1月10日,劉伯承司令員向張國華、譚冠三傳達了黨中央、毛主席關於進軍西藏的決策。

5.jpg

把國旗插在喜馬拉雅山上。

  1950年3月4日至7日,18軍在樂山舉行進軍西藏誓師大會。張國華帶領全軍指戰員向黨中央、毛主席宣誓:“堅決把五星紅旗插在喜馬拉雅山上。”部隊加緊進行進藏的各項準備工作。

6.jpg

張國華小女兒難難。

  張國華小女兒難難1947年出生在延安的一個馬棚裏。她跟隨18軍進藏,患肺炎死於進藏途中,年僅3歲,是18軍進藏路上最小的犧牲者。

  解放軍兵分五路從四個方向進藏

  為保證勝利進軍和解放西藏,劉伯承、鄧小平于1950年1月18日向中央軍委建議,18軍從川康進軍西藏的同時,再由青、新、滇各派一支部隊向西藏進軍。我軍分五路從四個方向進藏: 18軍主力從四川樂山出發,經康定、甘孜、昌都至拉薩;18軍獨立支隊從青海香日德出發,經那曲至拉薩;青海騎兵支隊從西寧出發,經玉樹至昌都;阿裏騎兵支隊從新疆普魯出發,經多木拉至普蘭;14軍126團、125團一部從雲南麗江出發,經貢山至鹽井。

7.jpg

進藏部隊翻越雪山,向太昭進軍。

  新疆的解放軍部隊向西藏的阿裏地區進軍。1950年4月28日,新疆軍區代司令員兼政委王震向中央並西北局報告了進藏計劃:由第二軍組建的獨立騎兵師于5月進駐于田地區,進行修路、偵察等進軍準備活動。5月17日,獨立騎兵師派出一個先遣連進入西藏阿裏地區,于8月29日進至阿裏改則的扎麻芒保。從於田起,走了近1個月,行程600多公里。

8.jpg

阿裏騎兵支隊從新疆于田出發向西藏阿裏地區進軍。

  到達甘孜的18軍北路先遣部隊,由於攜帶糧食即將耗盡,後方運糧一時又跟不上,很快陷入缺糧困境。西南軍區空軍在無航線資料和導航設備的條件下飛躍天險,先後空投11噸糧食,解了燃眉之急。

9.jpg

  圖為西南軍區空軍任務機組人員籌劃為進藏部隊空投糧食的航線。

  18軍進藏是長征之後我軍軍史上最悲壯的大行軍之一

  為實現解放西藏的目標,中央決定以打促和,實施昌都戰役。從1950年10月6日開始,解放軍各路部隊按照部署相繼渡過金沙江,昌都戰役開始,至 24日結束,歷時19天。 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簽訂了《十七條協議》,西藏實現了和平解放。1951年10月26日,18軍主力部隊進駐拉薩。

10.jpg

拉薩衛隊歡迎解放軍進駐拉薩。

  隨著18軍52師154團進駐日喀則、江孜、亞東,標誌著西藏長期以來有邊無防的歷史徹底結束了。

11.jpg

1952年7月15日,18軍154團進駐亞東邊防一線。

  1952年2月10日,西藏軍區成立大會在拉薩河畔孜仲林卡舉行,駐拉薩解放軍排以上幹部和藏軍甲本以上軍官300余人參加大會。

12.jpg

1952年2月10日,西藏軍區成立大會在拉薩河畔孜仲林卡舉行。

  18軍的前輩們戰勝了今天人們無法想像的困難,經過110天,翻越4000米以上雪山12座、6000米以上雪山4座,橫渡大江河流100多條,艱難跋涉1500公里。解放軍進藏部隊一邊修路、一邊行軍,是繼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後,我軍軍史上最艱苦、最漫長、最悲壯的大行軍之一。

  血肉與靈魂鑄就西藏的路

  路,是西藏的生命。舊西藏沒有一條公路,這使西藏長期處於封閉狀態,嚴重遲滯了西藏的經濟文化發展,也給解放西藏、建設西藏帶來巨大的困難。

  1950年2月的西南局會議上,鄧小平就説,進軍西藏的主要困難是交通問題。賀龍説,運輸問題,要比用兵問題困難好幾倍。

  毛主席指示“進軍西藏,不吃地方”“一面進軍,一面建設,一面修路”。

13.jpg

毛澤東為修築康藏公路題詞:“為了幫助各兄弟民族,不怕困難,努力築路!”

  為鞏固國防,建設西藏,黨中央決定“從四川和青海兩個方向修築通往拉薩的公路”,解放軍喊出了驚天動地的口號——“讓高山低頭、叫河水讓路”!

  蜿蜒3176公里的川藏線,穿越青藏高原東部橫斷山脈地區,翻越21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跨越14條江河,平均海拔3500米。絕壁千仞的大渡河峽谷,貢嘎山下的冰川奇觀,雄鷹飛不出的邦達草原,世界最深的峽谷雅魯藏布江大峽谷 為了修築這3000多公里的川藏線,先後有3000多名烈士長眠在川藏線上!平均1公里長眠著1名烈士!這是世界上最悲壯的路!這是世界公路修築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跡!

14.jpg

築路英雄。

15.jpg

這是世界上最悲壯的路!

  西藏人民通過解放軍認識了共産黨

  隨同記者採訪的藏族作家達真説,西藏人民是通過18軍這支解放軍的部隊認識共産黨的。沒有共産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新西藏。

  以18軍為主力的廣大指戰員和進藏地方人員經受住了高寒缺氧、氣候惡劣的自然條件,以及複雜社會環境、交通不便、保障不足等種種艱難困苦的考驗,始終發揚“吃大苦,耐大勞” “讓高山低頭、叫河水讓路”的革命精神,開山修路,墾荒生産,建設農場,良種測試,幫助群眾耕種。

16.jpg

  圖為駐藏官兵扶貧濟困、義務助民、持續開展智力助民、民族醫療。

  解放軍創造了西藏的200多個第一

  解放軍從進軍西藏起,就肩負著保衛邊疆、建設西藏的雙重歷史重任。在西藏軍區成立的第一次黨委擴大會議上,與會代表上書黨中央、毛主席,表示要“向荒野進軍、向荒山要糧、向河灘要菜”。

17.jpg

西藏軍區在八一農場種植的卷心菜喜獲豐收。

  在物質生活條件十分困難,任務極其繁重的情況下,軍區仍然積極投入西藏的經濟建設,修建了格爾木至拉薩的輸油管道,解決了西藏地區油料缺乏問題。管道全長1082公里,歷時4年零6個月完工。

  60多年來,解放軍在西藏創造了第一條公路、第一個機場、第一座大型水電站、第一個工廠、第一條光纜、第一所現代化學校等200多個第一,為西藏的建設發展奠定了基礎。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