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多份,近6萬字的建議,這是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烏蘭察布市集寧一中校長李一飛五年來的履職記錄。
未來網(www.k618.cn)北京3月12日電 (記者 楊佩穎 實習記者 仝選)40多份,近6萬字的建議,這是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烏蘭察布市集寧一中校長李一飛五年來的履職記錄。
五年來,推進素質教育是李一飛最關注的領域,每年的兩會他都在提這個問題,李一飛説:“推進素質教育是解決中國教育問題的根本核心點。”
作為人大代表的這五年,令李一飛感觸最深的是,“民主進程正在推進,代表委員的意見建議是被非常重視的,我的所有議案都有得到回復。”
李一飛説,我國教育事業發展很快,1977年高考制度的恢復到現在的四十多年來,教育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教育的成就為我國現代化事業培養了大批人才。教育大力發展帶來的進步是不可抹殺的,但是依然存在很多問題,尤其是對高考和應試教育的不斷強化,這些嚴重制約了教育創新和教育發展。
改變一個課堂可能就會振興一個民族
教育改革剛剛提出的時候,李一飛還很疑惑是否可行,但是經過了六年的教育改革實踐,他已經非常確信的認為,教育一定要改革,改革一個課堂就有可能會振興一個民族。
全國人大代表李一飛。
在李一飛擔任集寧一中校長的17年間,深入教學實踐,和集寧一中的老師建立了“疑探導練”的教學模式來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其中,“疑”是質疑,“探”是探索,“導”是引導,“練”是練習,疑探是對學生角色的定位,學生就是要不斷的質疑和不斷的探索與追問,這個過程就是學生的思維能提提高的過程。
在平常的教學活動中,李一飛經常對教師們説:“開發悟性的教育才是好教育,傳統課堂模式是解決不了悟性教育的,一味地老師講學生聽,就如老師是演員,學生是觀眾。但是學生如果只學會了考試的答案,單純的知識傳授既開發不了學生的悟性,更無法提高學生的智慧,因此課堂教育需要改革”。
李一飛認為,教師不應該是演員而是導演,對學生的“導”體現在誘導興趣,引導思維,指導自學,輔導答疑。老師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應該是幫助學生去自己學習,把課堂的舞臺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表演,學生一旦可以自我發揮積極性就高了,幫助學生實現自我價值才是教育的終極目標。
李一飛説,《錢學森之問》曾經提到過,中國為什麼不能培養出創新型人才?在現代科技領域,我國的創新能力在世界範圍內是相對滯後的,最大的癥結還是教育,創新需要自由的思考,恰恰我們傳統課堂還是滿堂灌的模式,學生一味的聽從老師,讓學生失去了自己思考的能力,那麼這樣的課堂缺少是質疑更缺少探索的。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