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全國人大代表張立勇:建議將鄭州升格為副省級城市

2017年03月13日 11:46:47  來源:大河網
字號:    

  15個副省級城市

  原標題:全國人大代表張立勇:建議將鄭州升格為副省級城市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王琦 李江瑞 高雲 王俊偉 李笑凡

  3月12日下午,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河南團舉行全體會議。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高院院長張立勇發言時建議:中央將鄭州升格為副省級城市。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在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中,這個話題引起熱議。

  【建議】

  張立勇:建議將鄭州升格為副省級城市

  在發言中,張立勇提出,1994年,全國16個城市定為副省級。重慶升格為直轄市後,還有15個。中央這一決定,極大調動了這些城市廣大幹部的積極性,有力促進了這些城市的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但是,河南作為中部第一經濟大省,經濟總量排在全國第五位,卻沒有一個副省級城市。而經濟總量比河南略高的浙江有2個副省級城市,經濟總量僅有河南一半的遼寧也有2個副省級城市。

  “河南這樣一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體量都很大的省份,這樣一個加速發展的省份,這樣一個為國家作出重大貢獻的省份,卻沒有一個副省級城市。”他説。

  這些年,中央為中西部地區的發展已經給予不少政策優惠。

  “下一步希望中央為中西部發展再搭建一些政治方面的平臺。建議中央統籌考慮,將鄭州升格為副省級城市。”他説。

  【疑問】

  鄭州為何沒被列入“副省級”?

  河南作為中部大省,鄭州作為全國交通樞紐,當初為何沒被列入副省級城市呢?

  河南大學中原發展研究院院長耿明齋介紹,國家設立副省級城市時,主要是向沿海開放城市傾斜,而當時的鄭州,在全國城市體系裏還沒有那麼重要的位置。

  中國(河南)創新發展研究院院長、河南省社科院原院長喻新安介紹説,我國過去以計劃經濟為主,包括物資供應、資金和重要的生産資料的調配,計劃性比較強,而且物資短缺,為了強化對一部分城市的支撐作用,列出了計劃單列市,後來演變為副省級城市,形成了目前的格局。

  【觀點】

  現在副省級城市還有哪些意義?

  喻新安認為,副省級的構架對這些城市本身仍具有標誌性意義。

  第一,我們整個國家處於層級管理當中,意味著這些副省級城市可以直接與中央、部委溝通,獲得戰略資源。

  第二,副省級城市的構架也要求這些城市要有更大的作為,敦促這些地方更好更快發展,對區域發展起到更大的作用。而事實上也確實如此。

  第三,這樣的構架對於區域城市體系的建設也很有好處。因為這樣就形成了城市由高到低的塔形結構,比如武漢,在以武漢為中心的城市圈中,運作就更順暢。

  第四,副省級城市的構架,對城市的民生改善,對城市的治理體系和水準的提高都是有好處的。

  是時候給鄭州副省級地位了

  喻新安説,從國家戰略來看,現在大家一般認為,中西部應該培育四個大的城市群:以武漢為中心的長江中游城市群、以鄭州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以西安為中心的關中城市群,還有一個成渝城市群。這四個城市群以及相應的增長極的培育,對中西部意義重大,對國家保持經濟持續增長也具有重大的實踐意義。

  所以綜合考量,把鄭州放在全局考慮,升格為副省級城市,不僅僅是鄭州的事兒、河南的事兒,也是全國的事兒。

  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也需行政級別的提升

  北京師範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長宋向清也對升格鄭州為副省級城市表示支援。

  他認為,現在升格鄭州為副省級城市,可能性還是很大的。河南目前承載的國家戰略越來越多,省會鄭州首當其衝,如此一來,也應該賦予其更多的職權,讓它在承擔國家戰略時更便捷更有效。而從城市的地位、經濟發展、人口集聚、資源調配上來看,鄭州也已經具備了成為副省級城市的基礎和條件。現在國家已經明確了十幾個國家級中心城市,這其中不是副省級城市的寥寥無幾。

  鄭州還需在軟體上下功夫

  早在2012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三全集團董事長陳澤民就提出建議,希望把鄭州升格為副省級城市。

  如今,陳澤民認為,鄭州的硬體建設已經很超前了,要在軟體上下功夫。

  他舉例,對於人才而言,城市的生態環境、醫療水準、教育水準、居民整體素養等,都會影響他是否願意來此落戶,“我們要用現代化手段來管理城市,要更加人性化,要加強管理,方便群眾。”

  “軟硬體水準都具備後,人家到鄭州一看,才會説你真的是國際化大都市,不辜負國家中心城市和副省級城市的稱號。”陳澤民説。

  【延伸閱讀】

  鄭州升格,對老百姓有啥意義

  宋向清認為,成為副省級城市,鄭州的資源集聚力和項目號召力都會大大增強,有一部分立法和制度調整也會更加便利。

  “比如説,以前很多項目都需要上報省裏,並經省裏上報給國家發改委,以後這其中的有些項目就可以自己做主了。同樣一個項目,人家青島、廈門這些副省級城市可以直接定,而我們還需要等著審批,有時候,等著等著,稀飯就涼透了。”

  當然,對於副省級城市的幹部來説,一個最直接的影響,就是行政級別往上“套”,普遍往上升一級:正廳級升格為副省級,副廳級升格為正廳級,在幹部配備上,優勢也顯而易見。

  而對老百姓來説,專家們認為,成為副省級城市之後,當地的基礎支撐就會提檔,各種資源,比如教育資源也必將得到提升,老百姓得以享受更好的教育。同時,普通市民的就業機會、創業便利和發展空間也將得以提升。

  【背景連結】

  副省級城市中西部只有3個

  副省級城市指的是一個城市的行政級別。通俗點理解,副省級城市的市長,行政級別是副省(部)級,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市長、市政協主席職務任免由省委報中共中央審批。但是在行政區劃類別上,副省級城市仍然屬於省轄市,由所在的省級行政區管轄。

  副省級城市的前身為“計劃單列市”,即省級單位對所轄大城市下放部分經濟管理許可權的城市。1994年2月25日,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發佈並施行中編〔1994〕1號文件,原14個計劃單列市和杭州、濟南被正式確定為“副省級城市”。

  1997年重慶市升格為直轄市後,副省級城市剩下15個:瀋陽、大連、長春、哈爾濱、南京、杭州、青島、濟南、寧波、廈門、武漢、成都、西安、廣州、深圳。

  從區域分佈上看,東部地區有8個副省級城市,東北地區有4個,而中西部地區只有3個。

[責任編輯:張曉靜]